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山東省 > 臨沂市 > 臨沭縣旅游

臨沭縣旅游景點介紹

  朱村文化旅游區(qū)位于臨沭縣曹莊鎮(zhèn),國家AA級景區(qū)。朱村西倚岌山,東傍沭河,與大官莊水利樞紐工程(兩閘)遙相呼應(yīng),東有人工劈鑿的新沭河,西有遺存的岌山恐龍化石足跡群,村內(nèi)河流縱橫,溪水匯流,玉帶纏繞,呈“九龍戲珠”之格局,村莊由此而得名。現(xiàn)存有古村落遺址、朱村戰(zhàn)斗遺址和抗日民主政府遺址等遺存。著名的朱村戰(zhàn)斗就發(fā)生在此,19……[詳細]
  夾谷關(guān)旅游區(qū)位于山東省臨沭縣玉山鎮(zhèn),距縣城30公里,離青臨高速臨沭出口3公里,是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防教育基地。2011年,原中央政治局委員、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專門為景區(qū)題寫“紅色國防教育基地”。夾谷山主峰海拔304.9米,屬臨沂、日照、連云港三角地帶交匯處,歷史上著名的齊魯會盟發(fā)生于此。……[詳細]
  羽山位于臨沭縣城東南30公里,蘇北魯南交界處。相傳堯舜時代,天下洪水為患。鯀奉帝命治水,鯀未得帝命,偷取珍寶“息壤”,采用圍堵之法,誰知洪水越堵越大。鯀治水9年,勞而無功,又犯偷竊“息壤”之罪,帝派神將祝融將鯀殺死在羽山上,化用一眼山泉,名為殛(1)鯀泉!稌•舜典》記載:舜“殛鯀于羽山”;《山海經(jīng)R……[詳細]
  濱海紅色文化紀念園位于蒼馬山旅游度假區(qū),占地108畝,主題定位為“濱海根據(jù)地少奇沂蒙情”,重點展示濱海區(qū)紅色歷史文化,突出展示抗戰(zhàn)時期-同志在山東的豐功偉績。主要展館有濱海根據(jù)地紀念館、-同志在山東紀念館、-舊居、0山東分局紀念館、一一五師在臨沭紀念館、山東省戰(zhàn)工會紀念館、新華社山東分社誕生地紀念館、百名將帥紀念館![詳細]
  臨沭縣鐘華山景區(qū)為國家AA級景區(qū),西依沭河,南臨327國道,北靠“萬畝粟園”,系臨沭縣“金灘粟!甭糜尉皡^(qū)的入口,下游華山橡膠壩橫亙于沭河之上,東邊為華山村。鐘華山海拔85.9米,占地面積0.5平方公里,相傳早在春秋時期,此處有一鐘姓人家落居,以村中大汪盛產(chǎn)九孔蓮藕,初取名“蓮花村”,是齊國鐘無鹽娘娘的出生之地。后改名……[詳細]
  玉圣園,又名觀音禪寺,位于臨沭縣玉山鎮(zhèn)東盤村的蓮花灣畔,始建于隋唐時期,當時在魯東南地區(qū)是香火極旺的佛教寺廟,主要供奉佛祖、觀世音菩薩,后毀于戰(zhàn)亂,僅剩遺址。2003年,由臨沭寶田石材有限公司投資500萬元,對觀音禪寺進行了恢復(fù)性的建設(shè)工作,從原遺址處發(fā)掘了3塊古碑,分別記載有宋代、元代及清代時期重修觀音禪寺的經(jīng)過。國……[詳細]
  蒼馬山旅游度假區(qū)位于臨沭縣城北3公里處,國家AAA級景區(qū)、省級風景名勝區(qū)、省級森林公園!吧n山迭翠”自古被譽為“瑯琊八景”之首,景區(qū)內(nèi)不僅植被茂盛、樹木繁多,而且名人遺跡眾多,逸聞趣事動人,史載有始皇登臨臺、玉虛宮、玉虛仙境、紅云寺、竇王廟、鬼谷駐跡、抗金寨等人文歷史古跡。旅游區(qū)主要有鳥語林、歡樂國兩個主題樂園和慧濟寺……[詳細]
  北溝頭遺址屬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縣城西北3公里處的溝頭村東北。重點保護區(qū)占地百余畝。遺址有一條長80米、寬60米、高7.5米的平頂土臺。歷年出土文物有石斧、石鏟、石鑿、石錛等石器,灰陶鼎、黑陶壺、蛋殼陶杯等陶器,鹿角、骨針、骨鏃、銅幣、銅箭頭以及漢代磚瓦等。系新石器文化遺址,歷經(jīng)商周一直延續(xù)到秦漢。據(jù)《沂州府志》載……[詳細]
  利城遺址位于縣城東15公里之后利城村東200米處。遺址南北200米,東西100米,略高于四周,呈現(xiàn)鏊面狀,土黃褐色。遺址地面有漢代磚瓦及商周時的陶片。遺址東及東南半公里處各有漢墓1座,后皆平掉種地。平墓時出土鐵劍1把,銅鏡1面。遺址西南1公里的嶺上有漢代墓群,東南江蘇境內(nèi)有古城遺址。《臨沂縣志》載,漢武帝無朔四年城陽共……[詳細]
  素有“楊柳遮路不知村,綠林深處有人家”的中國板栗之鄉(xiāng),山東臨沭縣白旄鎮(zhèn)沭河古栗林,位于蒼馬山風景名勝區(qū)西部沭河北段東側(cè)的河灘地帶,自古就有“沭河栗!敝雷u。它沿河遍布于南起周官莊,北至柳莊村的整個沭河流域。栗海西涉碧水金沙,東望杞柳翻浪,南北長15公里,東西寬數(shù)里,總面積十萬余畝。約五百萬株古栗樹,多數(shù)為明清時期所植……[詳細]
  冠山風景區(qū),為國家AAA級景區(qū),位于蒼馬山省級風景名勝區(qū)內(nèi)。她東鄰大海,與連云港花果山相望,西枕沭水碧流,為蒼馬山群峰之一,主峰海拔288.2米。西鄰馬山,北依演武山,兩峰對峙,呈馬鞍狀。因主峰北側(cè)有一巨石形成的奇峰,海拔299.5米,若鳳凰之冠而得名。人們清晨立于蒼馬之巔望大海旭日東升,紅霞滿天,冠山被蒙罩在金光萬道……[詳細]
  濱海革命烈士陵園(原名臨沭革命烈士陵園),座落在臨沭縣境內(nèi)的蒼山腳下,南距縣城十華里。它始建于是1968年,后經(jīng)多次整修擴建,現(xiàn)已占地區(qū)性13200多平方米。這里蒼松凝翠,怪石嶙峋,澗幽壑深,鳥語啁啾,風景十分優(yōu)雅。循山勢起步,抬頭望去,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雕梁畫棟,斗拱飛翹,民族建筑風格的牌坊門樓。門前兩個青石雄獅傲……[詳細]
  羽山,以禹王父子治水的故事而聞名天下。位于臨沭縣城東南30公里的蘇魯交界處。海拔269.5米,東西走向,總面積1.5平方公里。山勢挺拔,景色秀麗,有“殛鯀泉”、“禹王廟”、“出云洞”、“鳳凰石”等名勝,自古為游覽勝地。古詩云:“羽山一點青,海岸雜花碎。日暮千里帆,楚色有微靄”。相傳,夏禹的父親鯀,因治水不力,被舜帝正法……[詳細]
  臨沭石門鎮(zhèn)西南部沭河古道邊的岱澗地區(qū)至蛟龍湖一帶分布著國內(nèi)獨有、世界罕見的紅石礫巖地質(zhì)景觀帶,有的如丘嶺起伏,有的壁立懸崖,造型別致,巍巍壯觀,客觀形象地反映了白堊紀地質(zhì)恐龍時代的景觀風貌和原始狀態(tài),總面積達150平方公里。尤以小岱澗“母禱望”為代表的礫巖紅石景觀群形成的“女媧補天、王母仙會、二郎趕山”等神話傳說可謂神……[詳細]
  沭河生態(tài)風光旅游景區(qū)沭河,位于縣境西部平原,發(fā)源于沂山山脈,婉延數(shù)百里,流經(jīng)馬陵山脈。境內(nèi)沭河以其景觀特色,分為上中下三段,上游以古明清時幾百萬株古栗樹形成著名的“沭河栗!,四時風光,獨具特色;中游,得力于解放初期黨和人民政府的“導(dǎo)沂入沭”、“沭水東調(diào)”工程,幾十里浩瀚水面,壯麗的水利樞紐工程,被譽為魯東南“沭河都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