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時期,為“有果氏”之國。
商時期,屬巴國。
周時期,巴子國屬地。
秦惠文王更元九年。
秦滅巴。
十一年置閬中縣,隸巴郡(今重慶市)。
秦代郡縣建置依舊。
西漢時期,析閬中縣置安漢(今南充)、充國縣。
新莽時更安漢縣為安新縣。
東漢時期,境內(nèi)置巴郡,轄安漢(郡治)、閬中、西充國(充國更名)、南充國縣(析充國縣置)。
建安六年,改巴郡為巴西郡,郡治遷閬中,隸屬未變。
三國蜀漢、西晉、成漢時,郡縣依舊,東晉時期,閬中為北巴西郡郡治,轄西充國(郡治)、南充國、安漢、羔羊縣(今儀隴境)。
南北朝時期,郡縣遷今綿陽市境內(nèi)僑置,轄閬中(郡治)、安漢、西國(西充國改)、南國(南充國改)、羔羊縣。
南朝齊時,郡縣建置依舊,境內(nèi)置3州,轄閬州(閬中郡)閬中(閬內(nèi)改,州郡治)、思恭(今閬中境)等19縣。
五代時,州縣設(shè)置未變,后唐于閬州置保寧軍,于果州置永寧軍。
北宋時期,境內(nèi)置3州,轄隸成都府路的果州南充(州治)、西充、相如等13縣。
南宋時期,境內(nèi)置1府,轄隸潼川府路的順慶府南充(府治)、西充、流溪縣及隸利州路的閬州閬中(州治)南部、新井、奉國、新政、西水縣和蓬州蓬池(州治)、儀隴、營山、伏虞、良山、相如縣等2州15縣。
民國時期,隸四川省,境內(nèi)置嘉陵道,轄南充(道治)、閬中、南部、西充、營山、儀隴、蓬安(蓬州改)等7縣。
1935年,境內(nèi)置第十一行政督察區(qū),轄南充(區(qū)治)、蓬安、營山、儀隴、西充、南部等6縣,閬中隸第十四行政督察區(qū)。
建國后,隸川北行署區(qū),境內(nèi)轄南充市(區(qū)治,區(qū)直轄)、南充、西充、南部、儀隴、營山、蓬安等1市6縣,屬南充專區(qū)(治今岳池縣九龍鎮(zhèn))。
1952年,撤川北行署區(qū),隸四川省,南充專區(qū)遷南充,轄縣未變,南充市改屬南充專區(qū)。
1968年,撤專區(qū)設(shè)南充地區(qū)。
1993年7月,撤南充地區(qū)、南充市及南充縣,設(shè)立南充市(地級),轄順慶區(qū)、高坪區(qū)、嘉陵區(qū)及西充縣、南部縣、儀隴縣、營山縣、蓬安縣和閬中市(四川省直轄,南充市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