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為齊國北境。
西漢為渤?り栃趴h地。
陽信縣,東漢初省,安帝時復置。
三國魏屬樂陵國。
北魏屬樂陵郡。
隋開皇六年(586)析陽信、饒安縣地置無棣縣,屬棣州,今慶云縣據無棣西境,大業(yè)二年(606)棣州改稱滄州,后改為渤?ぁ
唐初無棣縣屬滄州,貞觀元年(627)并入陽信縣,八年復置。
太和二年(828)改屬棣州,不久復屬滄州。
北宋治平元年(1064)徙無棣縣治于東境保順軍(遺址在今無棣縣信陽鄉(xiāng)車里村)。
元至元二年(1265)析無棣縣西境(即今慶云縣境)置西無棣縣,屬滄州。
明洪武初省。
六年(1373)六月析樂安州北境一部置慶云縣,因境內原有慶云鄉(xiāng)而得名,屬河間府滄州。
清初慶云縣屬河間府,雍正七年(1729)屬滄州直隸州,九年滄州直隸州降為滄州,慶云縣改屬天津府。
1914年屬直隸省津海道。
1928年屬河北省。
1938年屬津南專區(qū)。
1941年屬冀魯邊區(qū)第三專區(qū)。
1945年屬渤海行政區(qū)第三專區(qū)。
1949年屬滄南專區(qū)。
1950年屬德州專區(qū)。
1952年屬河北省滄州專區(qū)。
1958年11月,鹽山、慶云、孟村三縣合并為鹽山縣,隸屬天津市。
1961年6月,恢復慶云縣,屬滄州專區(qū),1964年劃歸山東省德州專區(qū)管轄。
1965年3月,慶云縣建制及所屬四女寺減河(1974年后改為漳衛(wèi)新河)為界,重新調整河北、山東兩省區(qū)劃,至此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