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宗祠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宗祠篇

隔塘鄧氏大宗祠
  隔塘鄧氏大宗祠位于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樂從鎮(zhèn)水藤村隔塘大街10號。始建于明朝末年,清道光三年(1823)重建,1999年再重修。坐南向北,面闊三間12.5米,進深三進25.6米。硬山頂,灰塑龍舟脊,人字封火山墻,素胎瓦當,滴水剪邊,青磚墻,麻石腳。頭門進深兩間8架,前設三步廊。前廊的雕花駝峰、木雕托腳以及磚雕墀頭精致。中座為四柱三間三樓磚石牌坊。鴨屎石質(zhì)構筑。正面刻有“文章華國”,背面為“詩禮傳家”,在順德祠堂中少見。后堂孔皆堂進深三間12架,前雙步廊,后三步廊。步梁砍削成月梁形式,并存有鴨屎石柱。祠堂主體為清代建筑風格,遺存部分明代建筑構件,能反映祠堂的沿革,有一定價值。 2009年7月,…[詳細]
陳宏謀宗祠
  陳宏謀宗祠座落在臨桂縣四塘鄉(xiāng)橫山村,有屋三棟。一進大門翹首望去,陳宏謀“進士”匾當先映入目中,匾左方刻著“雍正元年癸卯恩科會試中試第一百八名殿試第三甲九名”。第二進匾額為陳首壑“解元匾”,匾左方刻有“嘉慶癸酉廣西鄉(xiāng)試中試第一名舉人”。陳繼昌“狀元”匾赫然居于正中,狀元匾左端鐫有“嘉慶二十五年庚辰科殿試第一甲第一名”。此外,尚有陳鐘琛、陳鐘璐、陳蘭生、陳蘭策、陳兆熙、陳泰熙等人的翰林、進士、舉人、拔貢等匾額多幅。從東氏家譜記載和宗祠所懸掛的匾額來看,自陳宏謀起到陳數(shù)功止的190年間,中科舉者計有狀元一名、翰林二名、會元一名、進士四名、解元二名、舉人二十六名、貢生九名,總共三十五人,官至巡撫總督以…[詳細]
王氏宗祠追來堂
  王氏宗祠追來堂位于南靖縣金山鎮(zhèn)水美村,年代為明至清。簡介:明正德四年(1509)始建,清乾隆年間(1736-1796)重修。占地面積18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285平方米,由前廳、主堂、內(nèi)天井和廊房組成。祠前曠埕西南側立三對石旗桿,祠內(nèi)懸置明萬歷二十二年(1593)御賜“卓樹清標”匾額。前廳和主堂明、次間為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構架,懸山頂。梁架及斗拱、花板等多以雕刻、彩繪裝飾,正脊仍保留清代的剪瓷雕。附屬文物水美塔為同期建造的七層八角實心塔,通高8.9米。保護范圍:王氏宗祠:向東延伸15米、向西延伸30米,南、北各向外延伸10米。水美塔:塔基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王氏宗祠追來堂被福建省…[詳細]
霞山汪氏宗祠(含啟瑞堂)
  霞山汪氏宗祠(含啟瑞堂)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清、民國 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汪氏宗祠,坐北朝南,前后三進,面闊五間,設戲臺、廂房,總面積842.12平方米。一進門廳梁架為七檁,五架梁前雙步用四柱,明次間設一活動戲臺,戲臺為重檐歇山頂。天井兩側為過廊。二進大廳,梁架為八檁,五架梁前雙步后單步用四柱。三進后堂及兩側過廊,均為二層單檐。整組建筑保存完整,為浙西地區(qū)規(guī)模較大的祠堂。 啟瑞堂,民居建筑。坐南朝北,主軸線上為正廳、后廳、花園水榭、花廳。軸線東側有別院、落轎廳、書齋等建筑?偯娣e3339平方米。整體結構完整,功能齊全。木雕裝飾題材類型豐富,工藝精湛,題材品種多樣,是我省一處…[詳細]
磐安蔡氏宗祠
  蔡氏宗祠(含鐘英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明、清公布時間:1997年8月29日位于雙溪鄉(xiāng)梓譽村。蔡氏宗祠建于明崇禎四年(1631年),朝東偏南,共三進。第一進為牌坊式門樓,第二、第三進及穿堂組成“工”字廳。通面寬12.4米,通進深32.25米。硬山頂。明間抬梁結構,邊縫穿斗結構。九檁前后用四柱。地面方磚錯縫。鼓形石礎有乳釘兩排,柱頭卷剎,徹上露明造。鐘英堂,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朝東偏南,三開間,通面寬12.3米,通進深9.6米。硬山頂。鼓形柱礎,直柱無卷剎。明間東西縫為抬梁結構,次間兩邊縫為穿斗結構,用九檁,前為軒廊,前軒為卷棚頂。屋頂用陰陽合瓦,有勾頭滴水。集木雕、石雕、磚…[詳細]
大良羅氏大宗祠
  大良羅氏大宗祠位于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大良街道文秀居委蓬萊路,是大良北門羅氏的祠堂,號稱“本原堂”。始建于明代,歷經(jīng)重修,其石雕、木雕、梁架等均保留典型的晚清建筑風格。坐東北向西南,原三路建筑布局,中路原三間三進,現(xiàn)存中路頭門。頭門硬山頂,人字封火山墻,龍舟脊,素胎瓦當,滴水剪邊。面闊三間16.8米,進深兩間7.8米,前設三步廊。以瓜柱、柁橔、斗栱承托梁架及檁條。墻楣上繪飾多幅彩畫。門枕石浮雕龍紋。大良羅姓在嶺南歷史上出過不少名人,祠堂內(nèi)曾開設順德較早男女同校的學堂—本原學堂,現(xiàn)為本原幼兒園使用。頭門垂脊采用雙重脊,頗具特色,比較罕見,為研究順德晚清祠堂提供了新的樣式。2006年10月25日,羅…[詳細]
永安劉氏宗祠
  劉氏宗祠位于永安下吉山中心,這里是抗戰(zhàn)時期省教育廳所在地、古祠堂,市級文物保護點。劉氏宗祠又名崇仁堂,坐北向南,建于清乾隆年間,建筑面積595平方米。每年農(nóng)歷九月初一,上下吉山村劉姓后代在此祭祀開基吉山的第一代始祖劉貴三(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從漁沄遷吉山)。因是劉氏大宗祠,所以常作大修膳,是所有抗戰(zhàn)遺址中保存得最完好的一處。劉姓是中國當代的第四大姓。吉山劉姓,郡望彭城(今江蘇徐州)是漢高祖劉邦之第劉交的后裔。據(jù)《劉氏族譜源流序》載:劉氏入閩始祖劉賜于北宋嘉祐八年(1063年)從江西廣信府鉛山縣遷徙劍浦(今南平)定居。第三代孫劉天牧,在北宋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移居沙縣城頭。第五代劉章于…[詳細]
蜆西李氏大宗祠
  蜆西李氏大宗祠 位于高要市蜆崗鎮(zhèn)蜆一村。始建于清代中期,清末擴建,歷代有維修,2004年大修。坐東向西?偯骈12.8米,進深36.2米。為三開間三進深合院式建筑,硬山頂,正、斜脊均為博古脊,墻楣均繪有壁畫;◢弾r石腳。兩進之間均有兩廊和天井。頭進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封檐板雕嶺南佳果。前廊蝦弓梁上置獅子頂如意云紋,雙步梁上設斗拱,前廊梁架均雕有戲曲人物。二進面闊三間進深三間,脊飾亦同頭進。梁架為穿頭式,前廊為卷棚頂。前廊板式梁架及雀替均雕刻有精美紋飾。后進面闊三間進深三間,穿斗式梁架,脊飾亦同前。蜆西李氏大宗祠木雕裝飾工藝精湛,人物雕刻精細,漆金更顯建筑裝飾華麗,具有一定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詳細]
新坡許氏宗祠
  茂名市新坡許氏宗祠位于市區(qū)新坡路西端的新坡村,許氏祠歷史悠久,是茂名地區(qū)現(xiàn)存最早的大型祠堂之一。始建于清代嘉慶初年(1796),經(jīng)歷多次重修,主體結構未變。許氏祠歷史悠久,是茂名地區(qū)現(xiàn)存最早的大型祠堂之一。始建于清代嘉慶初年(1796),經(jīng)歷多次重修,主體結構未變。從整體的形制到細節(jié)的裝飾上都飽含明、清時期嶺南地區(qū)的古典建筑風格,具有很高的建筑價值、美學內(nèi)涵、人文價值。三進三間開,建筑面積635.5平方米,面寬14.6米。二進中亭前后左右各一天井,共四口,喻意著許氏宗族財源廣進,官運享通,四水歸堂。整個建筑根據(jù)中國古代建筑形式美的原則,按平面方形的布局、嚴謹對稱、虛實相間。祠宏偉軒宇,各種裝飾…[詳細]
萬氏宗祠
  “萬氏宗祠”位于南昌縣向塘鎮(zhèn)合熂村近團萬家自然村中部,建于1932年,是附近萬姓的總祠。宗祠平面呈“凸”字形,坐北朝南,總面闊34米(中間主體部分面闊20米),總進深27米(兩邊副祠進深15米),總占地面積750平方米。青磚砌筑,磚木結構,歇山屋頂,土瓦覆蓋。墻體下部為紅石肋腳,厚實穩(wěn)健。進大門為前廳,內(nèi)空高大(現(xiàn)吊了假頂),左右兩邊可達副祠。過前廳為祭祀祖先的后堂,空曠莊嚴,后部擺放祖先牌位。對研究民國年間的祠堂建筑有重要意義!叭f氏宗祠”南面一塊大空地,西南約100米是合熂小學,西邊約10米外是村中水泥路,東、北兩邊約10米開外是普通民居。2010年5月7日,南昌縣人民政府將其列為第五批南…[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