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天池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天池篇

莫干山天池
  天池在莫干山天池山巔。池廣約12平方米。池前有方亭,池下有元代天池寺遺址。修竹濃蔭,古木參天,其中銀杏一株,蒼勁挺拔,樹圍數抱。周圍還有仙鋸板、仙人洞、臥仙石等景。 地址:湖州市德清縣零九省道類型:山池塘游玩時間: 建議1小時…[詳細]
天池寺塔
  天池寺塔 時代:明 地址:西安市長安區(qū)太乙宮街道辦事處蛟峪山村 保護范圍:塔基四周外延5米。 建設控制地帶:A區(qū)外延5米。2014年,天池寺塔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杜鵑天池
  位于柴河鎮(zhèn)西南78公里處,海拔1244米,面積128公頃,因湖畔開滿杜鵑花而得名。該湖呈L型,東南為進水口,西南為出水口,上邊連著松葉湖,下邊銜著哈拉哈河,平均水深2.5米,最深處5米以上。杜鵑天池環(huán)境恬靜,景色宜人。…[詳細]
雙溝天池
  位于雙溝山高地東北500處,為火山噴發(fā)后在火山口積水而形成的湖泊。水面海拔約1290米。總體形態(tài)呈橢圓形,長軸方向為北西向,面積約為11.25公頃,形成時代為中晚更新世(距今約30萬-10萬年)![詳細]
天池湖景區(qū)
  天池湖景區(qū)位于華鎣山中段西麓,距華鎣市區(qū)13公里,滬蓉高速公路在此設有專用出口,交通便利。華鎣山天池與天山天池、長白山天池齊名,尤以華鎣天池面積最大,屬喀斯特巖溶湖泊。景區(qū)面積25平方公里,集山、水、林、泉、洞于一體。主要景點有天池湖、月亮島、七里坪、峨風庵等。泛舟天池湖,青山環(huán)抱,碧波蕩漾,令人心曠神怡;漫步月亮島,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無不流連忘返。景區(qū)集休閑、娛樂、餐飲于一體,是理想的旅游度假勝地,與-故居、華鎣石林、龍須溝、寶鼎等景區(qū)構成川渝極負盛名的黃金旅游線。…[詳細]
自貢井天池寺
  天池寺在貢井老街北天池山上,因寺中一池千年從未枯竭,日夭池而名。始建于北宋,仁宗時最盛,明洪武年間復建如來殿。八百年間興廢數迭,終成為朝靴峨眉山的腳廟。現有數古殿,已歷數百年風霜而猶存。近新修千手觀音殿、諸天壁完及千佛塔,流光溢彩,金碧輝煌,故其香火更盛。天池寺建在天池山頂,是貢井地區(qū)最古老的叢林。據廟內古碑記載……山巔有一水潭,清澈甘冽,大旱不涸,烹茗煮粥有異香。理人奉為“天池”;视幽觊g(北宋仁宗趙禎年號1049一1054)始建山王廟作春秋社祭。大明洪武某年(1368一1388)處士鄒某某好佛樂施,改山王廟為如來殿(有碑文對照鄒氏家族屬實)。廟宇古樸寬大,占地甚寬。周石砌成長方形池塘,種上…[詳細]
玉帶天池
  玉帶天池位于距恩城28公里的朗底鎮(zhèn)境內。這里,山明水秀,風光如畫,是恩平市著名的旅游區(qū)之一。玉帶天池的主體景物是仙女潭和八音潭。兩潭之上,兩道瀑布凌空懸掛,像兩匹潔白無瑕的素練,又像兩條巨大的飄帶。水流飄飄灑灑,飛花滾雪,濺玉揚珠,直注入仙女潭和八音潭。水聲叮叮咚咚,長年不息,仿佛像兩架巨大的豎琴在彈奏著美妙的樂章。仙女潭畔,佇立一尊4米高的仙女雕像,若幻若真,鬢發(fā)輕掠,衣袂飄飄,有凌空欲起之勢。八音潭中,有一只石雕的百年老龜,活靈活現,翅首伸出水面,好像正在昂首歡迎游人。兩潭水明如鏡、清澈見底,水里游魚歷歷可數,好似空游無依。陽光下照,影布石上,體態(tài)萬千。游人至此,臨流照影,天光云映,有如仙…[詳細]
天池許氏民居
  天池許氏民居位于龍游縣橫山鎮(zhèn),年代為明。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天目山天池
   天目山位于浙江省臨安市境內,山體由東、西兩支山脈組成,東邊的叫東天目山,最高峰大仙頂,海拔1478米;西邊的叫西天目山,絕頂仙人頂,海拔1506米。兩山峰巔各有一池,都稱“天池”,左右相對,宛如巨目仰望藍天,天目山由此得名。天目山天池為火山池。該自然保護區(qū)內還有禪源古寺、開山老殿、太子庵堂等眾多景點,為中國四大天池之一。 位于風景奇特的清涼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內,海拔1200米山頂,池面面積567000平方米,池水清冽幽藍,水天一色,四周山巒緩伏,視野開闊,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梅花鹿的主要棲息地。 四五月間“天池”一帶山青花欲燃,漫山遍野的映山紅、小果薔薇、繡球菊、繡線菊和紅樓花等五彩繽紛的…[詳細]
汾源天池
  汾河源頭汾河乃三晉母親河,澤被萬千黎庶。汾源靈沼即汾河正源,是三晉人民飲水思源之處,位于寧武縣城西南30公里的東寨鎮(zhèn)西樓子山下,汾源閣背靠樓子山,俯臨汾河川,高十五米,上下三層。閣一層設有水母殿,塑有水母像。水母像后有一水母洞,洞內雕有漢白玉水母像,一股清洌的甘泉從水母身底的漏崖涌出,經殿底流出殿外一水潭內,潭壁鏤刻“汾源靈沼”四字。泉水過水潭由龍口噴出,懸山響玉,聲若雷鳴,瀉入魚湖。再從九龍壩的九個龍口、六個魚口溢出,匯成汾河。汾源博物館即雷鳴寺,據說,以前汾源之水流量很大,從管涔山上伐下的木材,都靠汾源之水運送,即使到本世紀四、五十年代,仍可放排運木,該寺即因汾水出山聲如雷鳴而得名。雷鳴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