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古村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古村篇

鐘樓古村落
  鐘樓古村落是廣州市第一批歷史文化保護區(qū),位于神崗鐘樓村。鐘樓村是目前發(fā)現(xiàn)保留最為完好的古村落,為歐陽氏族人在清咸豐看間所建成的大宅院建筑,面積近15000平方米。古村落坐西北向東南,以歐陽仁山公祠為中軸線,向兩側(cè)伸延,左4巷,右3巷,每條巷都在巷口建門樓。巷中間是一要用花崗巖砌邊、青磚鋪底的排水渠,依地勢步步而上。巷兩側(cè)是民居,懸山屋頂,民居布局形式為三間兩廊,每一路7戶,前后毗連,共49戶。每一戶的兩廊相能對望,小至小孩子的照看,大至防止盜賊入屋,均可以很方便地互相照應(yīng),一家有難,眾人相幫。此為“守望相助”的建筑形式,在全國都是獨一無二的。民居的一門、一墻、一趟櫳,都凝聚著當年人為“防衛(wèi)”費…[詳細]
小佐古村
  小佐村位于景寧畬族自治縣大漈鄉(xiāng)西南六公里處,與標溪、雁溪鄉(xiāng)接壤,素有“江南第一梯田”美譽!案那f姓嚴”的嚴氏后人,小佐始祖千七公,從嚴州至龍泉柱平鄉(xiāng)雞婆嶺后景寧大漈,幾經(jīng)周轉(zhuǎn),長途遷徙,最后選擇了定居于“澤沛渣溪”之地小佐村,子孫繁衍,耕田興業(yè),遂成村落。小佐村朝落山形似筆架,畈中三巒成品字形,一轉(zhuǎn)一個彎,秀色嬌姿,構(gòu)成文人書案狀。當年,這里人文薈萃、名賢輩出,嚴氏族人曾出一門五貢生,有全省會考第一、雅峰書院主持、清代詩人嚴用光、清代景寧三大書法家嚴品端等,均是景寧歷代名賢中的杰出代表。此外,嚴品良、嚴瑜等均在景寧從事教育和水利興業(yè),在景寧歷史上寫下了燦爛的一頁。清道光十七年(1837)圣旨敕…[詳細]
水碓坑村
  水碓坑村位于溫州甌海區(qū)澤雅鎮(zhèn),村內(nèi)建筑風格多為江南清代民居形式,其合理的建筑布局和古樸自然的建筑群是研究明清時期江南地區(qū)村落文化的實物例證。村內(nèi)還保存多所水碓、紙槽、腌塘等古老的造紙技術(shù),尤其是明代造紙遺址四連極具研究價值,這里是中國造紙術(shù)的“活化石,古代造紙術(shù)實物遺存的代表。史料載,澤雅先民大部遷自福建南屏,為避亂而來此定居。遷居后,發(fā)現(xiàn)澤雅一帶多水多竹,正適合造紙,于是重操舊業(yè),進行南屏紙的生產(chǎn),使福建南屏的造紙技術(shù)在澤雅落地生根。水碓坑村位于澤雅鎮(zhèn)境內(nèi),總面積756畝,村落坐落群山懷抱之中,依山伴水,竹林茂盛,村內(nèi)耕田不多,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稱。居民全部為潘姓家族,其先民自清康熙年間…[詳細]
老虎際
  老虎際位于福建泰寧大龍鄉(xiāng),整個村寨貼崖而建,相傳,始祖是宋神宗時期的贛州太守梁國玨,在退隱回家的路上遭遇兵患,輾轉(zhuǎn)于此,距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因其獨特的建筑風格,被稱為“泰寧的吊腳樓”。老虎際村名自然和老虎有關(guān)的,有一段淵源。據(jù)考證,南宋時期贛州梁姓太守在退隱回家的路上遭遇兵亂,一路輾轉(zhuǎn)遇此世外桃源,于是率家族筑寨而居。因村寨背靠龍王巖,又常有老虎出沒,故取名“龍虎際”。后來,村民覺得龍虎相爭,不吉利,靠山老虎則厲害些,于是改名老虎際,沿用至今。進村的道路均由石階砌成,站在山腳抬頭仰望,能看到老虎際的村容村貌。荒草從裂縫處頑強地生長,有的地方幾乎掩蓋住了石板。石階砌得很規(guī)整,委蛇而上,整座村子…[詳細]
彰洞古村落
  彰洞古村落位于省道230線忠定公路旁邊的彰洞村,距粵贛高速合水路口約5公里,于2012年被列為河源18個省級古村之一。據(jù)史載,明朝萬歷年間,該村的落基祖黃謹從和平縣陽明鎮(zhèn)鐵潭村遷徙到此落居。彰洞村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清代嘉慶年間建造的古橋、同治年間建造的古塔,以及清代與民國年間建造的具有濃郁客家特色的圍龍屋10余座。這些圍龍屋多以方圍為主,府第式結(jié)構(gòu),三進二橫布局,石灰夯筑墻體,高墻合圍,一般樓層為二至三層,防御性能強,墻上對外都設(shè)有圓形或葫蘆形槍眼,二樓墻內(nèi)還專門設(shè)置了走馬樓,可以環(huán)繞內(nèi)墻暢通無阻。屋內(nèi)生活設(shè)備齊全,有水井、廚房、倉庫,有些甚至連牛欄也建在了屋內(nèi)。古建筑內(nèi)飾精美,村內(nèi)隨處可見古…[詳細]
太極古村
  在平和縣秀峰鄉(xiāng)五鳳山山脈上,環(huán)抱著一個3.6平方公里的古村落——太極村,它大致形成于明萬歷至清順治、康熙年間,歷代加以完善,是平和原朱氏富族聚居區(qū)。由當年因避戰(zhàn)亂而逃至此處的南宋理學家、教育家朱熹的18代子孫朱宜伯根據(jù)上大峰的自然條件、山川地形,以“聚山通澤氣,山澤通處是乾坤”精心籌劃,始建而成。在古樸和現(xiàn)代的建筑交錯中,一條“S”形的溪流由東而西,把一片綠劈成南北兩半。正好為一條陰陽魚的界限,古村落由此分割成“太極兩儀”,溪南“陽魚”、溪北“陰魚”魚眼處各建有一座圓形土樓:南陽樓和聚奎樓。從高處來看,全村宛如一個道家陰陽太極圖,籠罩著濃厚道教神秘色彩。1927年朱德攻占平和,到過福塘村,目前…[詳細]
漆橋古村落
  漆橋古村落位于南京市高淳區(qū)東北部,四面環(huán)水,超然獨處,蕭然物外。村落周邊聚集了3萬名孔子后裔,古村上有一條長500米,近2000年歷史的老街巷,漢代古橋、宋代古井、明清建筑歷歷在目,最老的房子建于元朝時期。老街上什么都是老的,老式竹篾匠、老式豆腐作坊、穿著對襟衣服的老人、老手工木雕藝人,盡顯古樸典雅之美。漆橋老街上,兩側(cè)的房子都是古舊的磚木式店房,因為風雨侵蝕,木門上木料的紋路清晰可見;屋檐外挑,門楣雕有精美的紋飾。每隔幾幢建筑就留有臨水通道的小巷,巷中辟門,形成前門、后門與腰門。深入里弄,不少老式住宅的面墻,仍保留了磚砌對稱氣流通風窗,原住民在這里棲息生活和老街、老宅、老巷融為一體,成為一道…[詳細]
東湖坪民俗文化村
  東湖坪民俗文化村,是粵北地區(qū)第一個集明清建筑、民俗風情于一體的大型文化游覽區(qū)。民俗村位于國道323線旁,占地面積29萬平方米,西距韶關(guān)市區(qū)55公里,離仁化丹霞山28公里,東距始興縣城3公里,離南雄珠璣巷40公里,踞韶關(guān)通往南雄、江西之交通扼沖,交通便利。在東湖坪民俗文化村內(nèi),可以了解上至戰(zhàn)國下至明清時期的古文化風貌,觀賞清代封官賜爵的隆重場面和婚嫁搶親活動的風趣表演,參與各種生產(chǎn)、生活、婚嫁等用具操作,使游客領(lǐng)略到多姿多彩的獨具地方特色的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風采。地址:廣東省韶關(guān)市始興縣太平鎮(zhèn)類型:采摘/農(nóng)家樂游玩時間:建議1小時開放時間:8:30-17:30門票信息:門市價:30.0元…[詳細]
楓石古村
  楓石村位于風景秀麗的浙江省江山市峽口鎮(zhèn)中部,地理位置優(yōu)越,古代絲綢海上之路的仙霞古道穿境而過。楓石山川秀美,南洋湖波光流影,蓮花山出水芙蓉,暗渠小溪清水奔流,棋盆山惟妙惟肖,是個風景優(yōu)美的好地方。峽口鎮(zhèn)楓石村由原楓石村和子里安村合并而成,村里古跡眾多。保存良好的古建筑,或依山而建,或逐水而居,無一不展示了古人巧借外力、順勢而為的哲學思想;“青磚小瓦馬頭墻,回廊掛落花格窗”的渾然天成與精雕細琢,又體現(xiàn)出了先人匠心獨運、巧奪天工的精湛技藝。子里安另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叫紫靈庵。但讓它享譽在外的卻是一個延續(xù)了近三百年的產(chǎn)業(yè)——制瓷業(yè),頭頂著“中國現(xiàn)存最古老窯址”、“中國早期青花瓷發(fā)祥地之一”的美名。早…[詳細]
大江埔古村
  位于江埔鎮(zhèn)大江埔村。元末明初,鄺氏自大墩村遷到此處建村。村中建筑悉數(shù)坐北向南,大部分是磚、木、石結(jié)構(gòu),懸山頂式,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村前五間祠嘗臨著月牙開的大池塘,其后連接民居,祠堂、民居、書舍構(gòu)成的村落成一棋盤式布局。五間祠堂皆砌成鑊耳山墻,三進三間,分別為能緣公祠、武馀公祠、懷山公祠、樂秋公祠和居賢公祠。能緣公祠在村的上首,號敦愛堂;武馀公祠在村下首,別號敦本堂,兩間祠堂的歷史最為悠久,祭祀創(chuàng)建大江埔村的兩祖。懷山公祠號敦仁堂,緊鄰型仁巷,橫匾是狀元林召棠所書。交通乘車至從化客運站下車,專乘的士或者摩托抵達。地址:廣州市從化區(qū)江埔鎮(zhèn)大江埔村類型:古鎮(zhèn)古村游玩時間:建議2-3小時開放時間…[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