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于2013年3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wù)院公布,共計1943處,另有與現(xiàn)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并的項目共計47處。2013年5月3日正式對外公布。
興武營城址
  興武營古城興武營古城位于鹽池縣城西北48公里,今屬高沙窩鄉(xiāng)二步坑村,坐落在明代兩道長城交會處的低洼地上。據(jù)《嘉靖寧夏新志》卷三記載:“舊有城,不詳其何代何名,惟遺廢址一面,俗呼為半個城!闭y(tǒng)九年(公元1444年)都御史金濂始筑此城,就其舊基,設(shè)都指揮守備。據(jù)考察,古城略為矩形,東墻長610米,西墻長580米,南墻寬470米,北墻寬480米。墻體筑有腰墩,東墻5個,西墻4個,南墻4個,北墻5個。南甕門外百米處有一口古井,俗謂龍?zhí)ぞ。相傳有一騎士經(jīng)此前去靈州,時遇日將落山,遂向一牧民詢問:“天黑前能否到靈州?”對日:“靈州距此還有百余里,你除非是神人神馬,不可能到達!贝藭r馬渴不得飲,于是一聲長…[詳細]
駱駝石舊石器遺址
  和什托洛蓋鎮(zhèn)駱駝石舊石器遺址,是一處罕見的大規(guī)模舊石器制造場,這是新疆迄今發(fā)現(xiàn)的一處最古老的人類活動地點。該遺址因為一處形似“駱駝”的雅丹地貌較為醒目,所以被命名為“駱駝石高臺”遺址。2014年7月21日,駱駝石舊石器遺址被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岳公臺一西黑溝遺址群
  岳公臺——西黑溝遺址群位于新疆哈密地區(qū)巴里坤縣城西南3公里處東天山(巴里坤山)北麓的山前緩坡地帶,地處山北迎風坡,地形雨較多,有大片的草原牧場和山地森林。遺址群被天山延伸出的山脈呈半環(huán)狀圍繞,西有常年流水的西黑溝河,西北不遠處是巴里坤湖,南臨終年積雪的天山雪峰,向北居高臨下,視野開闊,巴里坤草原可以盡收眼底。遺址群所在巴里坤盆地,處于歐亞大陸北方大草原東西交通的要道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沿天山北麓向東穿伊吾谷地是蒙古大草原,東南與甘肅北部地區(qū)接連,沿天山北麓向西經(jīng)木壘、奇臺可進入準噶爾盆地,向南可沿多處山口古道翻越天山進入哈密盆地![詳細]
龜茲故城
  時代:西漢至宋龜茲國,西域古國之一,居民擅長音樂,龜茲樂舞發(fā)源于此。唐貞觀22年(公元648年)和唐顯慶2年(公元657年)曾兩度將安西都護府設(shè)置于龜茲,所轄4鎮(zhèn)、16府、72州之地。并在此設(shè)立政權(quán)機構(gòu),管理西域地區(qū),龜茲當時是中國古代西域大國都城。古城位于庫車縣城西約兩公里的皮朗村。古城周長近八千米,北墻2000米,南墻1806米,東墻1646米,西墻約2200米。除東、南、北三面城墻尚可辨認外,西墻已蕩然無存。全城成不規(guī)則正方形,城墻高約2--7米,為夯土筑成,每隔40米左右有城垛一個。1985年,中國著名考古學家黃文弼先生曾在此城進行過發(fā)掘工作,出土文物有石器、骨器彩陶片,銅件、漢五銖錢…[詳細]
石人子溝遺址群
  石人子鄉(xiāng)石人子溝遺址,位于巴里坤縣城東南約23公里處的東黑溝水電站以北地帶的東天山北麓強傾斜地帶,是青銅時期延續(xù)至隋唐時期的文化遺存。1993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這里發(fā)現(xiàn)了三座高臺,一座在山上,兩座在坡下,呈品字形,以等腰三角形分布,非常規(guī)則,從山上的一座高臺到山下的兩座高臺直線距離都是4公里。該遺址分布范圍大,在東西長10余公里、南北寬5公里的范圍內(nèi)分布有廣泛的保存完整的巖畫區(qū)、墓葬區(qū)、建筑遺址區(qū)。巖畫區(qū)內(nèi)的巖畫分布較廣,內(nèi)容豐富,較完整地記錄了在該遺址區(qū)生活過的游牧民族的生活、生產(chǎn)過程。單人狩獵,圍獵,放牧,母系、父系時代的生殖崇拜,賽馬,搬遷及服飾都較完整地記錄在了巖石上,是研究游…[詳細]
營盤古城及古墓群
  漢晉時期古城及墓葬群。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尉犁縣東南。古城背靠庫魯克山,面對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東接龍城雅丹奇觀,西連塔里木綠色走廊,是漢代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山國(墨山國)重鎮(zhèn)。古城平面呈圓形,直徑約180米,面積約9.5萬平方米,有東、西、北3座城門。城墻為“干打壘式”建筑。古城繁盛時期大體在西漢中、晚期到前涼,晉以后孔雀河斷流,營盤逐漸衰落。墓地位于城址北部900米處的臺地南緣,東西長l500米,南北寬250米,墓葬總數(shù)約在200座以上。歷經(jīng)盜掘,破壞嚴重。20世紀90年代進行搶救性發(fā)掘,出土大量漢晉時期文物。這些文物既有本地色彩,又有中原漢文化以及外來文化因素,是羅布…[詳細]
喀拉墩遺址
  時代:漢至南北朝喀拉墩遺址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和田地區(qū)于田縣大河沿鄉(xiāng)政府駐地西北,直線距離24公里,地處沙漠腹地。遺址面積約500000平方米。遺址以喀拉墩城堡為中心。城堡四周有多處建筑群,多為民居、寺廟。見有一座佛塔。在建筑群的附近有農(nóng)田、渠道遺跡。喀拉墩城堡面積為5625平方米,呈正方形,邊長75米,墻垣高約8米,頂寬8米左右。東墻偏北處開有一門。城堡內(nèi)房屋建筑均為木構(gòu)建筑,多坍塌。遺址內(nèi)地表散布有夾沙紅、灰陶片,殘木器、石磨殘片、玻璃殘片和錢幣等。曾采集到寫有古于闐文的木板。2013年5月,被國務(wù)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被國務(wù)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烏什喀特古城遺址
  烏什喀特古城即“三重城”之意,在新和縣西約20公里處,為漢代遺址,被認為是漢代龜茲國的大城市之一。城三重,有外城、內(nèi)城、中心城。為夯土筑,外城已毀,內(nèi)城保存較好。東西408米,南北451米,殘墻高厚各5米。遺址曾出土有“漢歸義羌長”陰文臥羊紐銅印一枚,頗為珍貴。新疆阿克蘇市…[詳細]
石城子遺址
  石城子遺址漢疏勒城位于奇臺縣城東南,直線距離50公里,地處天山北坡的山區(qū),隸屬半截溝鎮(zhèn)麻溝梁村。該遺址地處前山丘陵地帶,坐落在麻溝河沿上,其城址東依懸崖峭壁,南有麻溝河向東繞北澤黑溝流向新戶梁,北為南高北低的坡地,西面是低緩的丘陵與麻溝河、新戶河相接,地勢險要是該城的地理環(huán)境特色。因城內(nèi)有露出地表的巖石,俗稱“石城子”。該城呈不規(guī)則狀,并不見一般概念上的完整的封閉的城墻,只是依自然地勢而因地制宜建造。古城位于山坡上,北高南低,東西長240米,南北長200米,古城東面為麻溝河絕壁深淵,古城三面筑城墻,東面依絕壁為天然屏障,城墻寬一丈,有角樓、馬面,城內(nèi)有一洼地,據(jù)考證是人工挖掘的類似于“井”的工…[詳細]
達瑪溝佛寺遺址
  導游遺址位于和田策勒縣城東北25公里處。以老達瑪溝為中心,周圍還有許多其他遺址。該遺址西北四、五公里處有吳六雜提麻扎,西南-里多有力濟阿特麻扎,東北四、五公里有蘇甫其麻扎,東南四、五公里有喬潘阿特麻扎,正北六、七公里處有卡納沁城,往正東十多公里處還有南北相距-里的佛塔遺址兩處。因此,老達瑪溝實際上是范圍廣大的古遺址群。黃文弼教授在他的《塔里木考古記》中記述道:“過達摩戈村向北東行,入沙磧約五、六公里地,即有紅色陶片散布,顯示已逼近古代住宅區(qū)域也。轉(zhuǎn)東行,至一為數(shù)眾多瓦礫場,地名特特爾格拉木,西南東北一線,綿延約數(shù)里,房屋雖已毀敗,但審其痕跡,街衢巷陌尚可辯識,中有大道一條通向東北,顯然為一舊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