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博物館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博物館篇

布爾津縣博物館
  布爾津縣博物館占地面積達1200多平方米,館藏文物達400余件,其中,有被稱為“鎮(zhèn)館”之寶的胡安德克皮大衣等國家級文物18件,整個展廳分古代文物、巖畫、石人、哈薩克風情、圖瓦人風情、生態(tài)標本和布爾津發(fā)展歷程圖片陳列等部分。 布爾津縣博物館是目前全疆乃至全國首家上乘的縣級博物館,作為當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對青少年、軍人、社區(qū)居民和老年人實行免費開放,自開放以來,已接待過各地游客和參觀者達4萬多人;娟惲芯庉嫛恫菰文寥恕分饕故靖黝愂鳌⑻掌、青銅器和各時期的草原石人、鹿石和巖畫等一批珍貴文物,反映布爾津的歷史發(fā)展進程。《草原馬背民族》通過展示本縣主體民族哈薩克族的民俗文物,系統(tǒng)反映了哈薩…[詳細]
鼎力棗博物館
  鼎力棗博物館位于鼎力集團工業(yè)園內,由中華棗魂、百果之王、慶云棗緣、藝海泛舟、健康人生鼎力相助、文化長廊六個展區(qū)組成。整個博物館以棗文化為核心,充分挖掘中國以及慶云傳承了幾千年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的棗文化。歷史、現在、未來,全部濃縮在這有限而又無窮的時空中,風格迥異又和諧統(tǒng)一的展廳講述著棗文化的豐富多彩,藝術與科技演繹著鼎力的燦爛與輝煌。博物館序廳:中華棗魂。序廳中央,枝繁葉茂的唐棗樹巍然矗立,象征著中華棗魂連綿不斷。樹下駐足拴馬的羅成將軍一股英武之氣。唐棗樹后面是《唐棗碑》。正面“唐棗”兩個大字,由山東大學教授、中國著名書法家蔣維崧先生書寫。背面碑文共三百二十五字,乃山東藝術學院宗維成教授所書…[詳細]
阿勒泰地區(qū)博物館
  阿勒泰地區(qū)文物博物館總面積為1960平方米。展廳呈六角形,面積1080平方米,展出藏品文物298件。展廳中央的三角輻射型展柜,陳列出土和征集的文物及部分民風民俗文物,突出了石人、鹿石、巖畫,彰顯了地區(qū)特色。阿勒泰地區(qū)文物博物館位于阿勒泰解放路,1994年成立,展出面積約100平方米,基本陳列為《阿勒泰古代民族文物陳列》和《阿爾泰山巖畫陳列》,展出文物400余件。以細石器、鹿石等文物為主。館藏文物編輯石人石人是亞歐草原的一種文化現象,出現于公元前1200年,于13世紀漸漸消亡。石人表現了祖先崇拜的觀念,同時也具有祈求祖先保護意義。鹿石是立于墓地的碑狀石刻,和墓主有著密切的關系。它可能是原始薩滿教…[詳細]
定鼎門遺址博物館
  定鼎門,隋唐洛陽城外郭城正門,始建于隋大業(yè)元年,隋初名建國門,唐時更名定鼎門,位于隋唐洛陽城中軸線上。隋煬帝營建東都,次年遷都洛陽,成為第一個通過定鼎門的中國古代帝王。之后,定鼎門相繼被唐、后梁、后唐、后周和北宋定為洛陽外郭城正門,直到北宋末年,才逐漸廢棄,定鼎門作為郭城南垣正門的時間長達530年。是中國古代延用時間最長的城門。定鼎門還是隋唐東都西通長安,南通江都的要津。盛唐前期的定鼎門保存較為完整,由墩臺、門道、隔墻、飛廊、闕臺、涵道、馬道等組成。墩臺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44.5米,南北寬21.04米,墩臺臺體殘高1.05米,F存墩臺主要有含沙量較大的黃褐色土夯成,堅硬,內僅含少量陶渣和碎瓦…[詳細]
潘家灣土家民俗博物館
  潘家灣民俗博物館位于宜都市潘家灣土家族鄉(xiāng),2009年3月興建,2010年11月對外開放。占地2400平方米,布展面積480平方米。分“序言、土家民居、土家源流、歲時節(jié)令、人生禮俗、生產生活、建設與發(fā)展、關懷與鼓舞”等八大板塊,共收集圖片420張,各類實物398件。有一級藏品2件、二級5件、三級21件。以展示土家族先民生產、生活實物和民族文化為主線,突出反映出土家民族的特色文化和生產生活習俗。其中反映土家民俗文化的藏品有油簍、圈椅、紡車、風車、水車、擂子、斗、石磨、雕花木床、土家服飾等各類,還包括陶器、鐵器、篾器等物品。為湖北省首家鄉(xiāng)鎮(zhèn)民俗文化博物館、湖北省唯一的一個少數民族民俗文化博物館。…[詳細]
點軍袁裕校家庭博物館
  袁裕校家庭博物館是中國首家平民家庭博物館,于2011年9月30日開館,位于湖北省宜昌市點軍區(qū)五龍村五龍河街,占地30畝,建筑面積4500平方米。館展實物收藏品達2萬余件;圖文史料1萬余件,其中包括了逾200萬字的100余卷《家庭檔案》及近60萬字的《袁裕校家志》。館展內容涵蓋了袁裕校家庭自19世紀末至21世紀初的100余年歷史;又上溯至該家庭始祖從河南遷徙到興山定居的1461年,時間跨度500年。宜昌是楚文化發(fā)源地,文化歷史厚重深沉。袁裕校家庭博物館作為中國首個平民家庭博物館,收藏了袁家4代自清末到新中國百年來的生活生產實物和非物質的家庭文化遺產,并整理出家庭檔案,編撰成《袁裕校家志》,記錄了…[詳細]
吉林大學地質博物館
  吉林大學地質博物館始建于1952年,陳列面積1500平米,以藏品豐富、精品薈萃、特色鮮明享譽中外。博物館分科普廳和恐龍廳。科普廳設有奇石展區(qū)、寶玉石展區(qū)、古生物展區(qū)及地學科普知識展區(qū)。恐龍廳展有多具巨型恐龍骨架化石及珍貴的恐龍蛋、恐龍腳印化石等。為了充分地發(fā)揮高校博物館的社會教育職能,1998年吉林大學博物館面向社會開放。經過半個世紀的發(fā)展,吉林大學地質博物館在地學科研及科普教育方面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其綜合實力已躋身我國高校博物館和吉林省博物館的前列。是我國乃至亞洲著名的地質博物館之一。建館以來,共接待國內外觀眾數十萬人,朱德、董必武、鄧小平、李富春等黨和國家老一輩領導人都曾來館視察。博物…[詳細]
景德鎮(zhèn)民窯博物館
  景德鎮(zhèn)民窯博物館設于全國著名的湖田窯古瓷遺址文物保護區(qū)內。在四十余萬平方米的地下積淀了五代至明朝(公元907年—公元1644年)制瓷歷史的豐富文化遺存,它清晰地反映了這七百年間陶瓷工藝史上重大變革和集中國古代制瓷歷史之大成的全過程,是全國乃至全世界陶瓷史學研究者、陶瓷工藝美術愛好者和中外廣大游客的朝圣之地。民窯博物館不僅收藏陳列了湖田窯各個歷史階段產生的各類典型標準器物和歷史考古發(fā)掘出來的珍貴文物及考古標本等,還保護了宋、元、明各個重要歷史時期彌足珍貴的窯爐、制瓷作坊等二十余處遺跡,向人們展示了古代制瓷的現場情景,讓人們感受和觸摸到歷史的真實。民窯博物館周圍環(huán)繞著十二處二十六萬平方米面積尚未發(fā)…[詳細]
江南明清石窗博物館
  江南明清石窗博物館散落在江南大地的明清石窗藝術風格樸素、純美、雄渾、精巧。是江南民居藝術和工藝美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雖經歷史的風霜,仍向世人訴說著先人濃郁的民風和民俗文化,展示著古代工匠的工巧和智慧,是先人留給我們珍貴的文化遺產。 明清石窗因建筑材料的進步在民國末期就已絕版,現存的一些石窗也因為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和缺乏保護在迅速消亡,如不對它加以保護,這朵民間工藝美術的奇葩很快就會凋零。石窗藝術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特征,它的精神內涵是當代社會思潮的折射,其物質基礎呈現了當代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水平;其審美趣味與當時當地的民風民俗文化和建筑風格完全融合;其表現手法與中國的吉祥文化一脈相連。 …[詳細]
梨樹縣博物館
  類型:歷史類博物館隸屬關系:隸屬于梨樹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創(chuàng)建時間:2005年7月所在位置:位于梨樹縣梨樹鎮(zhèn)東樹儉街面積:占地面積1709平方米,建筑面積385平方米建筑特點:磚木結構四合院。歷史沿革:梨樹縣博物館成立于2005年,前身為東北民主聯軍四平保衛(wèi)戰(zhàn)指揮部舊址。博物館現由指揮部原景陳列展室和歷史文物陳列展室組成,2006年開始對外開放。參觀指南地址:梨樹縣梨樹鎮(zhèn)東樹儉街乘車線路:公交車1路、2路郵編:136500電話:0434-5245010傳真:0434-5245010電子郵箱:bwg888999@126.com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9:30—16:00,周一閉館票價:免費…[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