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中國文化遺產(chǎn)旅游

中國文化遺產(chǎn)

東寺塔和“孔雀膽”
  城南雙塔高嵯峨,城北千山如涌波!边@是明初史謹描寫昆明景色的兩句詩。這“城高雙塔”,即指昆明的東寺塔和西寺塔。西寺塔今在東寺街南段西側(cè)的部隊營房中,塔旁原有慧光寺,俗稱西寺,早毀。西寺塔是一座方形密檐式空心磚塔,計13層,高約30米,塔磚間有梵文,每層四方券洞中刻佛像一座。東寺塔今在書林街,云南人民出版社旁。其開關(guān)與大理三塔中的主塔相似。比西寺塔略高。兩塔一西一東,遙遙相對,在現(xiàn)代化建筑的襯托下,更顯得古樸蒼勁。二塔的建造年代,無確切記載,據(jù)《景泰云南圖經(jīng)》載:“雙白塔,在城之南!鄬Χⅲ墒厢蠋p所造。”《南詔野史》也說:東寺塔高約40米;西寺塔,高約28米,大匠尉遲恭韜造。這蒙氏嵯巔與…[詳細]
柏林禪寺
  柏林禪寺坐落于河北省趙縣縣城(古稱趙州)東南角,與天下第一橋趙州橋遙遙相望,它最早建于漢獻帝建安年間(196-220),古稱觀音院,南宋為永安院,金代名柏林禪院,自元代起即稱柏林禪寺。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這座古剎雖幾經(jīng)興衰,卻仍然香火綿延,高僧輩出。據(jù)僧傳記載,著名的譯經(jīng)大師玄奘法師在西行印度取經(jīng)之前,曾來此從道深法師研習(xí)《成實論》。晚唐時,禪宗巨匠從諗禪師(趙州和尚)在此駐錫四十年,大行法化,形成影響深遠的“趙州門風(fēng)”,柏林禪寺因此成為中國禪宗史上的一座重要祖庭。金代,這里一度改為律宗道場,曾有五代律宗大德在此弘揚戒律達五十年。最有名的是詮宗律師。金朝末年,法傳臨濟正宗的歸云志宣禪師主持法席…[詳細]
和平解放紀念碑(西藏民主解放紀念碑)
  位于拉薩布達拉宮廣場南端,北距布達拉宮300余米。2002年5月,在布達拉宮廣場舉行了西藏和平解放紀念碑揭幕儀式。紀念碑造型是抽象化的珠穆朗瑪峰。紀念碑高37米,主體呈灰白色。碑體南面雕刻銘文,前方設(shè)計有兩組青銅浮雕,以翻身農(nóng)奴得解放、解放軍筑路等為主題。紀念碑碑身頂部設(shè)計有按國旗上排列的五星,進一步象征國家主權(quán)及西藏和平解放,象征各民族團結(jié)。紀念碑由中國科學(xué)院院士、東南大學(xué)教授齊康設(shè)計,-題寫“西藏和平解放紀念碑”大字。地址:拉薩市城關(guān)區(qū)布達拉宮廣場上布達拉宮廣場的南端類型:紀念碑游玩時間:建議10-20分鐘開放時間:全天開放門票信息:無需門票![詳細]
天恩寺與四月八廟會
  天恩寺與四月八廟會傳說,古時鎮(zhèn)原縣南的平泉原面上,有一眼清泉,水質(zhì)甘冽純凈,旺而不涸,是四周群眾飲用優(yōu)質(zhì)水的水源,平地上的水泉稱為“平泉”,平泉鎮(zhèn)之地名即由此而來。后來,原面開裂,分割出一條前闊后窄、形似“八”字的溝岔,清泉陷落溝底,溝北隆起一座類若佛掌的山峰,當?shù)厝朔Q它為“八山”。后來,整個村子也以八山命名。平泉鎮(zhèn)的八山溝掌開闊,莊戶窯洞錯落,樹木茂密,溝不深,坡不陡。明朝初年,有人看準這個地方,舉薦會長經(jīng)理,集資化緣,獻工獻料,延聘能工巧匠,在八山修起一座氣勢恢宏、集亭臺樓閣、塑像壁畫于一處的寺院,名之曰天恩寺。天恩寺坐北向南,占地20余畝,樓閣宮殿40余間,從溝底至山頂呈長方形,將佛掌圈…[詳細]
唐家會同村
  會同古村地處鳳凰山脈北部的丘陵地帶,被譽為“珠海最美的鄉(xiāng)村”。古村呈三街八巷棋盤格局,村前祠堂、碉樓相映,村內(nèi)是灰瓦、青磚、飛檐的嶺南民居群,有莫氏大宗祠(會同村史館)、云飛碉樓等人文景致。地址:珠海市唐家灣鎮(zhèn)沿著建于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岐關(guān)公路,于濃蔭庇護中來到當年鄉(xiāng)紳捐建供行人休憩的緝卿亭,一條靜謐幽然的鄉(xiāng)村小路將人們引向鳳凰山麓深處的會同村。蜿蜒的小路兩邊,農(nóng)林、果園、水田相間呈現(xiàn),水明山青,一片豐饒?臻g漸次開闊中,一群群雪白的鴨子在池塘里悠閑地游弋,一大片高大茂密的樟樹下,依稀的一段古村墻;踏過一座橫臥的石橋,來到會同村口。抬眼望去,2座碉樓、3座祠堂整齊地排列在村前大街上:典型嶺南風(fēng)格…[詳細]
尕米寺
  尕米寺,是安多松潘草地多早期雍仲本教著名寺院,也是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最早的本教寺院之一。 尕米寺藏語全稱為“更恰德欽尕米林”,意即“佛法匯集之尕米寺”!版孛住睗h語意為安詳歡欣之地,“林”指寺。它位于松潘縣縣城以北30公里處的小西天圣山腳下即漳蠟水晶鄉(xiāng)境內(nèi)。小西天圣山雄踞于岷江源頭弓杠嶺山脈,海拔4050米,風(fēng)景獨特,聞名遐邇。 尕米寺在歷代尕米倉的苦心經(jīng)營下,至當代已擁有德巴扎倉﹑郎依扎倉﹑降倉扎倉﹑仁普扎倉和甲頂扎倉5個扎倉以及1座比丘尼寺,僧尼數(shù)百人。建有經(jīng)堂2座,僧舍上百院,佛塔數(shù)尊。 尕米寺歷史悠久,殿宇宏大,學(xué)院齊全,被本教徒尊為雍仲本教東方藏區(qū)大本營,并且在整個本教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詳細]
薛仁貴故里
  河津自古就是個英才備出的地方,像司馬遷、卜子夏、王勃、王通、薛瑄,在河津留下了豐富的歷史。眾名人故事和文化內(nèi)涵散布在河津大地。其中最值一提的就是唐朝的大將薛仁貴。曾有歷史學(xué)家這樣說過,“諸葛亮的茅蘆,杜甫的草堂,薛仁貴的寒窯”,是我國歷史上不可多得的三寒歷史文化。今天我們就來領(lǐng)略一下這其中的一寒薛仁貴寒窯的風(fēng)采。旅游路線是這樣的:牌坊——射雁塔——魁星樓——柳家大院——薛仁貴祠——寒窯——平遼王墓——平遼王府——薛氏宗祠——古村落商貿(mào)街。牌坊——來到這里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座古牌坊,上面寫著“薛仁貴故里”五個大字。牌坊上面雕刻著以麒麟為主的圖案,麒麟在中國古代是杰出人才的象征,兩邊石柱上有四…[詳細]
張飛廟
  張飛廟,史稱桓侯廟,始建于唐初,位于涿州城南2公里107國道西側(cè)忠義店,原名桃莊,因東漢名將張飛生于此村俗名叫張飛店。清朝末期涿州知州認為直呼其名似不尊敬即下令改為忠義店。門票:20元/人導(dǎo)游費:20元/次游覽時間:1小時電話:0312-3989999…[詳細]
王良故居
  王良(中國工農(nóng)紅軍建軍初期的著名將領(lǐng)、紅四軍軍長),字傅良,又名化陔,重慶綦江縣永城鄉(xiāng)人。生于1905年8月5日(清光緒三十年七月五日)。王良幼讀私塾,繼入綦江高等小學(xué)堂。1917年,考入重慶英華中學(xué)。1924年秋,考入上海持志大學(xué)。1926年9月考入黃埔軍校。他先學(xué)步科,后學(xué)騎科,成績優(yōu)異。他一面學(xué)軍事,一面細心研究政治,逐漸明白中國革命的道理和方向。1927年初,王良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同年6月,隨黃埔軍校騎科遷并武漢軍校,后被編入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軍事教導(dǎo)團。蔣介石發(fā)動“四·一二”-政變后,同年8月初,教導(dǎo)團撤離武漢,前往南昌參加起義,船至九江被張發(fā)奎包圍,輾轉(zhuǎn)數(shù)日,在湘鄂贛三省交界的修水…[詳細]
大通禪寺
  大通禪寺  秋月禪關(guān)、大通秋月、大通禪寺,均為墊江明月山麓峰頂山下大通寺的匾額題名,即大通禪寺!  吨尽份d:“東北二十里,有古寺,曰秋月禪關(guān),唐馬祖修凈之所,即峰頂山也。”(明·曹學(xué)佺《蜀中名勝記》)  明·陳端《大通寺碑記》:“墊江縣西北二十里有山,乃大唐禪師馬祖建寺于上。國朝洪武初(1368),首開縣治,尋茲古跡,修寺名大通秋月。后有危峰數(shù)仞,俯視群山,時人謂之峰頂,畔有蒼崖石壁,發(fā)五色圓光,至今不磨,世傳馬祖禪崖,此峰頂之勝概也。至明代天順初(1457),墊江縣人黃中和又迎燕京寬悟、如鼐二僧住于峰頂山,并易地數(shù)畝,以資常住,如此者數(shù)十年。成化癸卯、乃伐木鳩工,因古剎舊址而重修之,凡殿宇…[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