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莆田市第一二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莆田市第一二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梅峰寺
  梅峰寺位于城廂區(qū)龍橋街道興安社區(qū),類別為古建筑。興安梅峰寺創(chuàng)建于宋元豐八年(1085),崇寧二年(1103)賜“梅林佛國”匾,崇寧三年(1104)賜額“崇寧”,政和元年(1111)改天寧萬壽寺,紹興七年(1137)改極恩廣孝寺,十二年(1142)改光孝。紹興二十五年(1155)名匠蔡通鑄鐘,聲聞20公里。明永樂年間(1403-1422)重修,嘉靖年間(1522-1566)焚于倭亂,萬歷年間(157…[詳細(xì)]
智泉石刻(智泉摩崖石刻)
  智泉石刻(智泉摩崖石刻)位于城廂區(qū)龍橋街道北磨社區(qū),類別為石窟寺及崖刻。北磨智泉摩崖石刻,位于鳳凰山東北麓的山崖上,崖壁平如鏡,呈不規(guī)則方形,崖壁寬4.6米,高3.2米。崖刻分兩部分,上部為“智泉”,楷書橫刻,字徑高40厘米,寬30厘米,下部為明正德年間提學(xué)陳伯獻(xiàn)的《來蘇亭記》刻字及房熙、何南金等名人詩文題刻,豎式行書,因大部分字跡風(fēng)化模糊,無法辨認(rèn),字徑約10厘米。智泉石刻(智泉摩崖石刻)為莆田…[詳細(xì)]
泗華陂
  泗華陂位于城廂區(qū)龍橋街道泗華村,類別為古建筑。龍橋泗華陂位于龍橋街道辦事處泗華村,唐中后期建,《興化府志》載“唐吳興筑延壽陂,專為灌溉北洋、尊賢里地高未食其利,泗華陂建成,始分水北注,北宋白杜人方峻重修,以后歷代有局部維修”,F(xiàn)存陂體為實心壩,陂北段為弧形,南段為S形,南北走向,陂總長253.12米,高5米,頂寬1.2米,底寬約5.5米,中央設(shè)一缺口,寬4.2米,深0.65米,利以排洪。分南北渠,…[詳細(xì)]
青龍書社
  青龍書社位于城廂區(qū)靈川鎮(zhèn)桂山村,類別為古建筑。桂山青龍書社位于城廂區(qū)靈川鎮(zhèn)桂山村赤土自然村,始建于唐昭宗年間,奉祀肇順圣候,系石梯寺木鋤祖師門徒,明嘉靖四十二年被倭寇燒毀,清道光二年(1822)再次重建,近代重修。坐東南朝西北,主殿通面闊15.7米,通進深18.8米,占地面積431..64平方米,為一進廊院式建筑,由戲臺、埕、前殿、天井、正殿組成。正殿面闊五間,進深四柱帶前廊,明間抬梁減中柱,懸山…[詳細(xì)]
石梯寺
  石梯寺位于城廂區(qū)東海鎮(zhèn)坪洋村,類別為古建筑。坪洋石梯寺位于東海鎮(zhèn)坪洋村東南2.5公里,唐僖宗乾符四年(877)始建,后荒廢。清末重建,近代重修。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4000平方米,分前、中、后三殿。前殿面闊五間,穿斗式木構(gòu)架,懸山頂。中殿面闊七間21.7米,進深四柱13.2米,建筑面積325平方米,后殿面闊七間,均抬梁式木構(gòu)架,歇山頂。前殿至中殿隔有大坪并有東西廂房,為僧舍和功德堂。寺內(nèi)存有宋代石…[詳細(xì)]
蔡襄紀(jì)念館(端明殿)
  蔡襄紀(jì)念館(端明殿)位于城廂區(qū)東海鎮(zhèn)東沙村,類別為古建筑。東沙端明殿(金沙宮)位于東沙村溝東自然村,始建于南宋乾道八年(1172),歷代屢有維修,近代重修。坐東朝西,通面闊十一間27.9米,通進深25.7米,建筑占地面積725.8平方米,,為一進廊院式建筑,從北向南分布有端明殿、金沙宮和龍川書院。端明殿懸山頂,抬梁式土木結(jié)構(gòu),由前殿、天井和主殿組成,前殿面闊三間深八檁(前4后3),主殿面闊三間,進…[詳細(xì)]
橫江祖宮
  橫江祖宮位于城廂區(qū)常太鎮(zhèn)霞山村,類別為古建筑。霞山橫江祖宮座落于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qū)常太鎮(zhèn)霞山村下里洋自然村。原名省林泉社,創(chuàng)建于唐,明代重建,清和近代重修,南宋起祀媽祖。坐東北朝西南,通寬10.95米,通深21.92米,占地面積239.8平方米,為一進廊院式建筑,由前殿、天井、正殿組成。正殿面闊三間,進深三柱帶去廊,明間抬梁減金柱,懸山頂,抬梁式木構(gòu)架。正殿存有紀(jì)年康熙23年,石碑1通。比較完好保…[詳細(xì)]
正學(xué)門
  正學(xué)門位于涵江區(qū)涵東街道宮下社區(qū),類別為古建筑。原為涵江孔廟建筑群最前部之建筑,孔廟于“文革”期間被拆,僅存正學(xué)門、泮池、四十九級臺階。正學(xué)門坊始建于宋淳佑十一年(1251),清道光乙未年(1835)重建。坐北朝南,面闊三間12.8米,進深三柱7.55米,土木結(jié)構(gòu),單檐歇山頂,兩側(cè)磚砌山墻,斗拱為一斗三升式。其后依次為泮池(上有石板橋)、石甬道、四十九級石蹬道,縱深47米,寬17.5米。近年收集散…[詳細(xì)]
李制干祠(李富祠)
  李制干祠(李富祠)位于涵江區(qū)白塘鎮(zhèn)洋尾村東墩自然村,類別為古建筑。原為李富故居,后裔改為祠堂,近年修。李富(1085-1162),字子誠,白塘鎮(zhèn)洋尾村人,宋建炎元年(1127)捐家財募義兵3000人北上抗金,屬韓世忠部,授承信郎,任殿前統(tǒng)制司干辦官(世稱李制干)。坐北朝南,二進合院式。通面闊11.1米,通進深34.7米。土木結(jié)構(gòu),懸山頂。中軸線上依次分布門廳、內(nèi)埕、下廳、天井、上廳。上廳面闊三間,…[詳細(xì)]
新有社
  新有社位于涵江區(qū)涵西街道涵西社區(qū)港頭自然村,類別為古建筑。始建于宋景炎元年(1276),明正德十二年(1517)重修,近代修。坐北朝南,單進合院式。通面闊10.3米,通進深18.9米。土木結(jié)構(gòu),懸山頂。中軸線上依次分布前殿、天井、大殿。大殿面闊三間,進深四柱,抬梁式木構(gòu)架。主祀社公。存宋文天祥書“新有社”匾,明莆田知縣雷應(yīng)龍書“第一里社”匾及“學(xué)士蚤還山,不遠(yuǎn)襟期緣道故;孤臣經(jīng)此地,至今手澤尚如新…[詳細(xì)]
龍津社
  龍津社位于涵江區(qū)涵東街道鋪尾社區(qū)鋪尾路,類別為古建筑。始建于南宋,明、清重修。坐西朝東,單進合院式。通面闊30.6米,通進深22.9米。土木結(jié)構(gòu),歇山頂。中軸線上依次分布前殿、天井、大殿。大殿面闊五間,進深三柱,抬梁式木構(gòu)架。主祀抗元民族英雄陳文龍,F(xiàn)存清代抱鼓石1對及元代“摩尼教碑”1通。碑原立于鳳嶺(鋪尾自然村),現(xiàn)斷為兩塊,上段最長處0.74米,最寬處0.53米;下段長1.05米,寬0.77…[詳細(xì)]
鯉江廟
  鯉江廟涵江鯉江廟,亦稱城隍廟,創(chuàng)建于清康熙五年(1666)秋。座落在涵江鑒前路(古地名稱鳳嶺),坐南朝北。鯉江廟南高北低,整體建筑依地形而建:殿堂節(jié)節(jié)升高,瞻之彌高,更顯氣勢雄偉。1985年由僑胞捐資重修后,媽祖及其部屬千里眼、順風(fēng)耳也成為涵江鯉江廟的重要神像,F(xiàn)為市、區(qū)人民政府文物保護單位。鯉江廟整體造型為單檐歇山頂,抬梁穿斗結(jié)構(gòu),大門內(nèi)二進,有門廳、前殿,正殿面闊三間三進。每年的正月十九,鯉江…[詳細(xì)]
黃璞故居
  黃璞故居宋代,黃璞后裔把古官道邊的建于唐代的黃璞故居重修。黃璞故居面闊五間,三進,占地面積達(dá)1000平方米。大門外一對明代抱石,刻有“猊貅”圖案,刻工精巧。兩邊門門楣上各嵌一塊石額,分別用楷書刻上“霧居”、“歸隱”,字跡清秀,石色發(fā)黃,應(yīng)是當(dāng)年建房時的原物。黃璞號霧居,故居內(nèi)雕梁畫棟,氣勢恢宏,梁架、斗拱、金柱、柱礎(chǔ)等物件很有特色,金柱下段用榫卯接上一節(jié),考古專家認(rèn)為這是抗震結(jié)構(gòu),在古建筑中有其獨…[詳細(xì)]
國歡寺
  國歡寺唐名僧妙應(yīng)禪師和他的俗家胞弟本寂禪師二兄弟都出家后,于其雙親墓西側(cè)的舊居建庵奉佛,初名延福院,為囊山慈壽寺的屬院。后梁開平元年(907),奏請賜額,適閩王王審知以孫王昶出生,因名國歡寺。明末清初,國歡寺住持超元(字道者,為雪峰亙信禪師弟子),于永歷四年(1650)東渡日本-,住持長崎崇福寺,傳“盤桂派”。今長崎、東京等寺法裔達(dá)數(shù)千人;貒笥谇蹇滴踉(1662)圓寂于國歡寺,有《南山道者禪…[詳細(xì)]
盧埕楊氏民居
  盧埕楊氏民居位于涵江區(qū)涵西街道樓下社區(qū)盧埕,類別為古建筑。建于清中期。坐東北朝西南,占地面積3500平方米。并列三大座,前有大磚埕,左為正堂,中、右為卷堂。正堂通面闊七間27米,通進深33.2米,二進合院式。土木結(jié)構(gòu),懸山頂。中軸線上依次分布大門、內(nèi)埕、下堂、天井、上堂、后尾堂(文革期間改建為樓房)。上堂面闊三間,進深四柱,穿斗式木構(gòu)架。兩卷堂均面闊三間,二進合院式。正堂及兩卷堂之間有兩條小巷相隔…[詳細(xì)]
東埕林氏民宅(林氏民居)
  東埕林氏民宅(林氏民居)位于涵江區(qū)涵西街道延寧社區(qū)東埕尾89-92號,類別為古建筑。明天啟年間(1621-1627)太仆卿林道楠建,清代重建。原建筑群共120間,現(xiàn)存僅中部主體部分。坐北朝南,單進合院式。通面闊24米,通進深32米。土木結(jié)構(gòu),懸山頂。中軸線上依次分布圍墻、磚埕、下廳、天井、上廳,兩側(cè)帶廂房。東埕林氏民宅(林氏民居)為莆田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建筑外墻外延2米,西至建筑外…[詳細(xì)]
涵江天主堂
  涵江天主堂位于涵江區(qū)涵東街道塘北社區(qū),類別為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又稱“圣母堂”,是莆田天主教總堂。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以民房翻建為教堂,屋頂建哥特式鐘樓。光緒二十六年(1900)增建一座長方形磚木結(jié)構(gòu)的神甫樓。1923年改建為水泥磚木混合結(jié)構(gòu)。教堂坐北朝南,通面闊32.5米,通進深32.5米。內(nèi)存“奉旨建堂”石刻1通。涵江天主堂為莆田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到天主堂自墻外巷,…[詳細(xì)]
端明陡門
  端明陡門位于涵江區(qū)涵西街道延寧社區(qū),類別為古建筑。又稱慈壽陡門,北宋蔡襄創(chuàng)建,宋紹熙二年(1191)知軍趙彥勵修,明宣德五年(1430)縣丞葉叔文修,嘉靖二十一年(1542)知府周大禮重修,萬歷二十九年(1601)知府黃騰春再修。陡門南北朝向,北側(cè)陡門頭溝(延壽溪支流)往南瀉入海灣。寬6.7米,雙門,每門寬1.94米,路面以上部分高5.7米,路面以下部分深4.4米。陡門南部原為木板橋,“文革”期間…[詳細(xì)]
集奎新橋
  集奎新橋位于涵江區(qū)白塘鎮(zhèn)集奎村,類別為古建筑。南宋建炎年間(1127-1130)李富建,初名龍橋,后毀,明萬歷四十三年(1615)由黽山寺僧彗性募捐重建?缬谘訅巯牒?谔帲瑬|北-西南走向,為四墩五孔石梁橋,全長58米,寬3.5米,高8米,石墩船型。近代整修橋墩,并重修橋面欄桿。西南第一孔被淤塞為岸。集奎新橋為莆田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南至集奎橋頭觀音亭,西北至新橋頭路中心。…[詳細(xì)]
黃岸墓
  黃岸墓位于涵江區(qū)國歡鎮(zhèn)黃霞村,類別為古墓葬。黃岸(?-755),唐開元間人,任桂州刺史,辭官后居黃霞村黃巷,為黃氏入莆始祖。墓建于唐代,20世紀(jì)80年代修。坐東朝西,通面闊12.3米,通進深27.5米,占地面積500多平方米。平面呈“風(fēng)”字形。墓丘寬4.7米,縱7.5米,高2.5米,三合土構(gòu)筑。墓丘之后墓圈磚墻上嵌墓碑“入莆始祖唐進士桂州刺史封開國公謚忠義黃公墓”,碑圓首,高1.44米,寬0.45…[詳細(x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