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遠古時期,準格爾旗就有古人類活動的足跡。
考古學家在準格爾旗納林川畔和黃河沿岸發(fā)現了不少舊石器早期的石器遺存。
證明在舊石器時期,準格爾旗地區(qū)已有了古人類活動。
他們在這里生活繁衍,過著以狩獵為主、采集為輔的群體生活。
準格爾地秦朝時屬云中郡、上郡,上郡廣衍縣治今納日松鎮(zhèn)勿圖門村。
西漢時,屬云中、西河2郡,云中郡沙南縣治今十二連城鄉(xiāng)腦包灣村;西河郡治平定縣城在今納日松鎮(zhèn)羊市塔村,領廣衍、美稷等縣,美稷縣治今沙圪堵鎮(zhèn)納林村。
東漢時屬并州云中、西河2郡,西河郡美稷縣設南匈奴單于庭。
三國、西晉時屬南匈奴;東晉時歷屬后趙、前秦、后秦、夏。
[48]南北朝時初,屬北魏夏、朔2州;次分屬西魏、東魏;后分屬北周、北齊。
隋朝時初,屬云州榆林縣,治今十二連城鄉(xiāng)腦包灣村;次屬勝州榆林、富昌2縣,富昌縣治今十二連城鄉(xiāng)天順圪梁村;后改勝州為榆林郡,治榆林,領榆林、富昌等3縣。
唐朝時,歷屬關內道、朔方節(jié)度使、振武節(jié)度使之勝州,治榆林,領榆林、河濱2縣,河濱縣治今十二連城鄉(xiāng)天順圪梁村。
五代時,屬振武節(jié)度使之勝州。
[48]宋朝時初,分屬遼西京道東勝、金肅2州和北宋河東路豐州,東勝州領榆林、河濱等縣,金肅州治在今沙圪堵鎮(zhèn)境內,豐州治今納日松鎮(zhèn)二長渠村;次分屬金西京路寧邊、東勝2州和西夏,寧邊州治今龍口鎮(zhèn)臺子梁村;后盡歸西夏。
元朝時,屬中書省山西道大同路東勝州。
[48]明朝時初,屬山西省東勝衛(wèi),東勝右衛(wèi)治今十二連城鄉(xiāng)腦包灣村;后盡歸漠南蒙古鄂爾多斯部。
清順治六年(1649年),設鄂爾多斯左翼前旗,乾隆二年(1737年),鄂爾多斯7旗會盟伊克昭,準格爾旗屬伊克昭盟。
札薩克初駐扎勒谷(今沙圪堵鎮(zhèn)賈浪溝村),康熙晚期移駐烏拉素河(今沙圪堵鎮(zhèn)烏拉素村),咸豐二年(1852年),移駐刀勞烏日都(今布爾陶亥蘇木鏵尖村),同治元年(1862年),在今布爾陶亥蘇木大營盤建府邸。
旗下初按人丁轄8參領42佐領,道光四年(1824年),始按地域設達慶、達爾古,逐漸取代參領、佐領,光緒二十年(1894年),轄13達慶牌56達爾古牌。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旗南“黑界地”分作5段,仁、義2段歸山西省河曲縣代管,禮、智、信3段歸陜西省府谷縣代管。
民國元年(1912年),準格爾旗屬北洋政府轄,民國三年(1914年),屬綏遠特別行政區(qū),民國五年(1916年),東官府移駐楊家灣(今沙圪堵鎮(zhèn)不拉村),民國七年(1918年),仁、義2段劃為山西省河曲縣第四區(qū)。
民國十七年(1928年)屬綏遠;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旗政南北分治,東官府移駐神山(今沙圪堵鎮(zhèn)神山村)轄西南旗地,西官府駐萬和堂(今十二連城鄉(xiāng)董三堯村)轄東北旗地;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收回陜西省府谷縣代管禮、智、信3段。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抗戰(zhàn)初,河北旗境屬偽蒙古聯(lián)盟自治政府,河南旗境屬南京國民政府;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札薩克移駐恒勝玉(今暖水鄉(xiāng)德勝西村);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日偽投降,旗地全境光復。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月,晉綏解放軍攻克河曲縣駐地長灘,同年4月,陜甘寧邊區(qū)解放軍攻克準格爾旗府駐地神山,同年5月,共產黨在楊家灣建立準格爾旗民族自治政權;同年12月,國民黨在王保公(今包頭市土默特右旗將軍堯鎮(zhèn))建準格爾旗札薩克王府。
[48]1949年9月,隨綏遠省當局和平起義,準格爾旗全境解放。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年1月,準格爾旗屬綏遠省伊克昭蒙古族自治區(qū);同年6月,山西省河曲縣第四區(qū)劃為綏遠省伊克昭自治區(qū)十里長灘區(qū)。
同年8月,在沙圪堵成立旗人民政府;同年9月,十里長灘區(qū)劃為準格爾旗第13區(qū)。
1954年3月,綏遠省并入內蒙古自治區(qū);5月,河北2個區(qū)14個鄉(xiāng)劃歸平地泉行政區(qū)薩拉齊縣;6月,撤伊克昭自治區(qū)設伊克昭盟,準格爾旗屬內蒙古自治區(qū)伊克昭盟。
[48]1999年8月,旗人民政府移駐薛家灣鎮(zhèn)。
2001年9月,撤伊克昭盟設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屬內蒙古自治區(qū)鄂爾多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