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 : 內蒙古 > 巴彥淖爾市 > 烏拉特前旗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歷史沿革

[移動版]

戰(zhàn)國時期,今烏拉特前旗地區(qū),趙武靈王取河南(古黃河今烏加河以南)白羊王地之后,在烏拉山筑趙長城,置安陽城(治在今旗西南境)、九原城(今包頭市西境)管轄陰山以南、烏拉山前后地,隸屬云中郡。

秦朝時期,烏拉山以北為北假地,今旗境屬九原郡轄地。

西漢時期,五原郡治所,一說在今包頭市西郊哈德門故城址;一說在今旗黑柳子鄉(xiāng)三頂賬房古城址。

郡轄縣治所在今旗境的有:五原縣(治所在今旗東境)、宜梁縣和東部都尉(治所在今旗南境)、成宜縣(治所在今旗南境)、西安陽縣和西部都尉(治所在今旗蓿亥鄉(xiāng)),河目縣(治所在今旗烏梁素海東),還有光錄城(在今旗境東北小召門梁古城),副陽和田辟城邑(均在今旗南部)等。

東漢時期,在今旗境置有宜梁、成宜、西安陽等縣,隸屬五原郡。

三國到西晉時期,今旗境為拓跋鮮卑政權統(tǒng)轄。

東晉咸和二年(327年),今烏拉特前旗屬后趙羯族石勒政權所置朔方郡管轄。

太和元年(366年),屬氐族苻堅政權所置朔方郡管轄。

夏國龍升三年(409年),屬匈奴鐵弗赫連勃勃政權所置幽州北邊地。

南北朝時期,今旗境屬北朝,其東部地分屬北魏所置懷朔鎮(zhèn)(治所在今包頭市固陽縣百靈淖鄉(xiāng)城庫倫古城)鎮(zhèn)轄;其西部地分屬北魏所置沃野鎮(zhèn)(治所曾在今旗蘇獨侖鄉(xiāng)根子場附近)。

西魏大統(tǒng)十二年(546年),今旗絕大部地區(qū)屬西魏沃野鎮(zhèn)轄地。

周建德元年(572年),今旗絕大部地區(qū)屬北周永豐鎮(zhèn)轄東部地。

隋大業(yè)八年(612年),今烏拉特前旗旗境屬五原郡管轄,并于今旗烏梁素海東南置大同城護守;烏梁素海東北有沃野城邑。

唐武德初年,今旗境屬豐州。

貞觀中期,屬九原郡轄地。

天寶十二至十四年(753年—755年),筑天安軍城(今旗境北阿拉奔附近)。

乾元時期,改名天德軍城。

元和十五年(820年),在天德軍城設置豐州都防御使,成為州之上的軍政建制。

南吳天祐五年(908年),今旗境屬晉,在今烏梁素海東置天德軍管轄。

唐清泰元年至后周顯德七年(934年—960年),今旗境屬契丹遼政權統(tǒng)轄地。

遼朝時期,今旗境烏拉山北、烏梁素海以東地區(qū)隸屬西京道天德軍(治所在今烏梁素海東岸);烏拉山南、烏梁素海以西地區(qū)為西夏轄地。

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今旗境屬西夏黑山威福軍司統(tǒng)轄地區(qū)。

元至順元年(1330年),今烏拉特前旗白彥花鎮(zhèn)、大佘太鎮(zhèn)以西地區(qū)屬甘肅行省兀剌海路轄區(qū);以東地區(qū)屬中書省德寧路和大同路云內州地。

明朝初期,屬東勝衛(wèi),屬山西統(tǒng)領。

崇禎六年(1633年),烏拉特部在烏拉山、狼山一帶駐牧。

清順治五年(1648年),將烏拉特部及其牧地分編為烏拉特前旗、烏拉特后旗、烏拉特中旗(亦稱西公、東公、中公旗),三旗的行政區(qū)域“在河套北,陰山狼山烏拉山之間”。

清朝冊封鄂班為鎮(zhèn)國公爵位,授札薩克職世襲掌理烏拉特前旗旗務。

烏拉特前旗區(qū)域在“黃河北岸最近南,約有烏拉山前后各地”。

清朝中期,由于蒙地放墾,漢民進入越來越多,形成農牧并營地區(qū)。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設置五原廳,統(tǒng)領后套地區(qū),今旗境有關漢民事務歸五原廳管理。

[20]民國三年(1914年),烏拉特前旗隨烏蘭察布盟劃歸綏遠特別區(qū)。

民國十四年(1925年)7月16日,國民政府內務部批準,劃出旗轄后套部分地區(qū)及大、小佘太、明安等地區(qū),設置大佘太設治局。

民國二十年(1931年)8月,更名安北設治局。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改為安北縣。

[21]民國十八年(1929年),烏拉特前旗隸屬綏遠省烏蘭察布盟;大佘太設治局直隸綏遠省政府。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0月,今旗所屬的西山嘴以東,烏拉山以北地區(qū)淪陷,歸偽蒙古聯(lián)盟自治政府(后改蒙疆聯(lián)合自治政府)烏蘭察布盟管轄;西山嘴以西后套地區(qū)歸安北縣管轄。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12月,安北縣大部地區(qū)淪陷,并成立日偽安北縣公署,歸偽巴彥塔拉盟管轄,大佘太鎮(zhèn)更名大安鎮(zhèn)。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淪陷地區(qū)光復。

同年9月,安北縣隸屬綏遠省新設置的綏西專員公署管轄。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綏遠省政府地政局制《綏遠省全圖》中,烏拉特前旗西界與阿拉善旗接壤,西北到狼山南北西側,東至安北縣,西公旗王府在公廟子,屬“旗縣并存”“蒙漢分治”地區(qū),隸屬烏蘭察布盟管轄。

這與《綏遠通志稿》記述“前旗駐牧黃河北岸最近南,約烏拉山前后各地”基本一致。

[22]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9月19日,西公旗和安北縣和平解放。

1950年4月7日,綏遠省人民政府決定,將西公旗恢復烏拉特前旗,成立烏拉特前旗人民政府,駐公廟子,隸屬烏蘭察布盟人民自治政府。

同年5月1日,安北縣人民政府成立,駐扒子補。ń裥掳叉(zhèn)),隸屬陜壩專員公署。

1953年8月,將伊克昭盟(今鄂爾多斯市)杭錦旗、達拉特旗所轄的3個嘎查478戶蒙民劃歸安北縣管轄。

[23]1954年3月6日,烏拉特前旗和安北縣劃歸內蒙古自治區(qū),分別隸屬烏蘭察布盟人民政府和河套行政區(qū)人民政府管轄。

同時,將烏拉特前旗第二努圖克劃歸烏拉特中后聯(lián)合旗;將烏拉特中后聯(lián)合旗第七區(qū)劃入烏拉特前旗。

同年10月1日,河套行政區(qū)人民政府與烏蘭察布盟人民政府雙方對邊界線作出調整:烏梁素海東海畔和大退水、烏加河、杭錦后旗農牧分界為雙方的行政區(qū)域界線,安北縣的15個鄉(xiāng)基本劃入烏拉特前旗管轄。

1958年4月2日,經國務院批準,將烏拉特前旗由烏蘭察布盟劃歸巴彥淖爾盟管轄;撤銷安北縣建制,其原轄區(qū)域并入烏拉特前旗行政區(qū)域,旗人民委員會駐新安鎮(zhèn)。

[24]1960年7月,將烏拉特前旗劃歸包頭市管轄。

1963年12月,將烏拉特前旗又劃回巴彥淖爾盟(今巴彥淖爾市),旗人民委員會移駐西山嘴鎮(zhèn)。

[25]2003年12月1日,撤銷巴彥淖爾盟,設立巴彥淖爾市,轄原巴彥淖爾盟的烏拉特前旗、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后旗、杭錦后旗、五原縣、磴口縣和新設立的臨河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