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設城關鎮(zhèn)。 2001年撤城關鎮(zhèn)設索河街道。 |
2001年設立并命名,沿用至今。 |
清乾隆十二年(1745)屬滎陽縣孝義鄉(xiāng)。 1918年屬西區(qū)。 1931年屬第六區(qū)。 1936年屬第一區(qū)。 1940年設洄溝鄉(xiāng)。 1942年洄溝鄉(xiāng)與第二區(qū)的楚堂鄉(xiāng)、秋社鄉(xiāng)合為回龍鄉(xiāng)。 1948年設喬樓區(qū)。 1952年改為第二區(qū)。 1956年分屬城關、羅圈中心鄉(xiāng)。 1957年自城關中心鄉(xiāng)分設楚莊中心鄉(xiāng)。 1958年5月為喬樓鄉(xiāng),9月稱宏偉公社,崔廟公社的紙坊、李河、張河、傅河、六道口、岵山坡、石崗等自然村劃入。 1959年2月為喬樓管理區(qū),5月改稱喬樓公社。 1960年撤喬樓公社,并入城關公社。 1961年改為城關區(qū)。 1963年改為喬樓公社。 1983年改設喬樓鄉(xiāng)。 1998年改置喬樓鎮(zhèn)。 2001年石寨、康寨、南楚樓3個村民委員會劃入滎陽城區(qū)。 |
清乾隆十二年(1745)名遇隆鎮(zhèn),屬孝義鄉(xiāng)。 1922年屬第三區(qū)。 1940年屬遇隆鎮(zhèn)。 1948年屬第六區(qū)(二十里鋪區(qū))。 1956年分屬二十里鋪、趙村、槐林中心鄉(xiāng),10月增劃晏曲中心鄉(xiāng)。 1958年5月合為二十里鋪鄉(xiāng),12月建高峰公社。 1960年改為二十里鋪公社,5月張五寨、牛寨、天王寺、賈莊、趙村、棗陳劃入鄭州市郊區(qū)須水公社。 1983年改為二十里鋪鄉(xiāng)。 1994年鄉(xiāng)改鎮(zhèn),以“遇隆”諧音改稱“豫龍鎮(zhèn)”。 2001年狼窩劉、馮寨、平莊3個村民委員會劃出。 |
隋開皇四年(584)析置廣武縣,屬滎陽郡。 唐開元二十二年(734)屬河陰縣。 元至正四年(1344)徙治廣武山大峪口(今廣武鎮(zhèn)王溝村北的摩旗頂一帶)。 明洪武四年(1371)徙治黃店街(今廣武村)。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省河陰縣入滎澤縣。 1912年復河陰縣。 1926年置城廂(一區(qū))、古滎(二區(qū))、高村(三區(qū))、鹽店(四區(qū))等4個區(qū)。 1931年河陰、滎澤并為廣武縣,初治古滎鎮(zhèn),后徙治廣武鎮(zhèn)。 1944年縣府遷王垌(今屬高村鄉(xiāng))。 1948年汜水、廣武合并置成皋縣,設為城關區(qū)。 1958年改廣武公社。 1961年改廣武區(qū)。 1963年復廣武公社。 1983年改設廣武鄉(xiāng)。 1994年改置廣武鎮(zhèn)。 |
漢代屬成皋(汜水)縣。 1951年3月汜水區(qū)政府由汜水鎮(zhèn)遷后白楊,12月析汜水區(qū)設白楊區(qū)。 1952年改為第四區(qū)。 1954年成皋與滎陽合并成滎陽縣,屬滎陽縣第九區(qū)。 1956年分屬上街、白楊2中心鄉(xiāng)。 1958年改設紅旗公社。 1959年并入汜水公社。 1963年復王村公社。 1983年改設王村鄉(xiāng)。 1996年改置王村鎮(zhèn)。 |
清末分屬汜水縣城倉、紙房倉、穆溝倉、吳園倉、馬固倉。 1912年分屬城區(qū)、西南區(qū)。 1941年設玉門鄉(xiāng)。 1948年5月設為滎汜廣縣汜水區(qū),10月改為成皋縣四區(qū)。 1949年改為汜水區(qū)。 1951年稱成皋縣七區(qū)。 1952年改為二區(qū)。 1954年為滎陽縣十區(qū)。 1956年屬汜水中心鄉(xiāng)。 1958年成立衛(wèi)星公社。 1959年4月改為汜水管理區(qū),5月改為汜水公社。 1961年改為汜水區(qū)。 1963年復汜水公社。 1983年改設汜水鄉(xiāng)。 1994年改置汜水鎮(zhèn)。 |
明、清屬汜水縣高陽鄉(xiāng)。 清光緒三年(1877)為高山倉。 1912年為西南區(qū)。 1921年為第四區(qū)。 1940年為錦川鄉(xiāng)。 1949年設高山區(qū)。 1954年為滎陽縣第十一區(qū)。 1958年5月設高山鄉(xiāng),8月改為高山公社。 1961年改為高山區(qū)。 1963年復高山公社。 1983年改為高山鄉(xiāng)。 1996年改置高陽鎮(zhèn)。 2004年更名高山鎮(zhèn)。 |
清光緒三年(1877)為汜水縣王河倉。 1941年改五云鄉(xiāng)。 1948年屬滎陽縣崔廟區(qū)。 1951年析崔廟區(qū)置劉河區(qū)。 1954年改第五區(qū)(后稱劉河區(qū))。 1958年7月改劉河鄉(xiāng),9月改劉河公社,11月并入崔廟公社。 1960年復為劉河公社。 1961年更為劉河區(qū)。 1963年復劉河公社。 1983年改設劉河鄉(xiāng)。 1996年改置劉河鎮(zhèn)。 |
金興定六年(1222)屬滎陽敦義鄉(xiāng)。 明、清時期設曹固保。 1910年屬第七區(qū)(曹固保)。 1918年稱西區(qū)。 1940年設崔王鎮(zhèn)。 1944年改崔廟區(qū)。 1948年改第三區(qū)(崔廟區(qū))。 1956年設崔廟中心鄉(xiāng)。 1958年改為崔廟公社。 1961年復崔廟區(qū)。 1963年復崔廟公社。 1983年改設崔廟鄉(xiāng)。 1993年改置崔廟鎮(zhèn)。 |
明洪武元年(1368)分屬開封府鄭州滎陽縣槐東里、曹固里、槐中里。 清乾隆年間分屬孝義鄉(xiāng)槐東保、槐中保、槐西保、曹固保。 1910年分屬五區(qū)槐東保、六區(qū)槐中保、七區(qū)曹固保。 1940年分屬崔王鎮(zhèn)、祖始鄉(xiāng)。 1948年設賈峪區(qū)。 1953年楊寨、劉胡垌、三李、水磨、袁河5個鄉(xiāng)劃入鄭州市郊區(qū)。 1954年屬滎陽縣四區(qū)。 1956年設賈峪、槐林2個中心鄉(xiāng),同年亂石坡村劃入密縣,北坡村由密縣劃入。 1958年設星火公社。 1959年設賈峪公社。 1960年劃紅溝、孔河、張河3個村入鄭州市郊區(qū)劉胡垌公社。 1961年改為賈峪區(qū)。 1963年復賈峪公社。 1983年改設賈峪鄉(xiāng)。 1994年改置賈峪鎮(zhèn)。 |
清代分屬滎陽縣高陽鄉(xiāng)城北保、北王保、南蒲保,孝義鄉(xiāng)城南保和汜水縣史村倉、南峽窩倉、北峽窩倉。 1940年分屬滎陽縣索濱鄉(xiāng)、遇隆鎮(zhèn),汜水縣濟瀆鄉(xiāng)、五云鄉(xiāng)。 1948年分屬滎陽縣蘇寨區(qū)、成皋縣五區(qū)。 1954年分屬滎陽縣一區(qū)(蘇寨區(qū))、二區(qū)(喬樓區(qū))、十二區(qū)(峽窩區(qū))。 1958年分屬城關公社、周村公社。 1959年周村公社并入城關公社,3月改為城關管理區(qū),5月復城關公社。 1960年喬樓公社并入。 1961年改為城關區(qū)。 1963年喬樓公社劃出,同時復城關公社。 1981年析城關公社置城關鎮(zhèn)。 1983年城關公社改稱城關鄉(xiāng)。 1986年析設金寨回族鄉(xiāng)。 |
清乾隆三十年(1765)隨河陰縣并入滎澤縣。 1912年復置河陰縣。 1926年為河陰縣高村區(qū)。 1931年分屬廣武縣第六區(qū)、第七區(qū)。 1937年并為高村區(qū)。 1945年改為高村鎮(zhèn)。 1947年復高村區(qū)。 1948年汜水、廣武并為成皋縣,屬之。 1954年成皋、滎陽并為滎陽縣,為第八區(qū)。 1958年成立東風公社。 1959年改為高村公社。 1983年改設高村鄉(xiāng)。 |
1958年屬城關人民公社。 1983年屬城關鄉(xiāng)。 1986年自城關鄉(xiāng)析出金寨等村,設立金寨回族鄉(xiāng),名稱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