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彌渡縣各街道鄉(xiāng)鎮(zhèn)歷史沿革

彌渡縣各街道鄉(xiāng)鎮(zhèn)歷史沿革

民國元年(1912年)5月,先后屬城中區(qū)、城中鄉(xiāng)。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屬縣一區(qū)。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3月1日,設(shè)立彌城鎮(zhèn)。

1950年1月,屬第一區(qū)。

1956年,撤區(qū)并鄉(xiāng)后設(shè)彌城鎮(zhèn)。

1958年,為彌城公社彌城大隊。

1959年,稱彌城管理區(qū)。

1961年,改為彌城公社。

1963年,彌城公社改為彌城鎮(zhèn)。

1980年,彌城鎮(zhèn)升為鄉(xiāng)級鎮(zhèn)。

2006年1月21日,太花鄉(xiāng)并入彌城鎮(zhèn)。

民國元年(1912年)5月,屬彌渡縣城北鄉(xiāng)。

民國六年(1917年),劃入鳳儀縣,改名彩云鎮(zhèn),后改為紅巖區(qū)。

1954年,劃入彌渡縣后為二區(qū)。

1956年,撤區(qū)并鄉(xiāng),稱紅巖鄉(xiāng)。

1958年,建紅巖公社。

1962年底,改為紅巖區(qū)。

1970年,紅巖區(qū)改為紅巖公社。

1984年3月,紅巖公社改為紅巖區(qū)。

1988年3月,紅巖區(qū)改為紅巖鄉(xiāng)。

2000年9月,由紅巖鄉(xiāng)改為紅巖鎮(zhèn)。

民國元年(1912年)5月,為城中區(qū)。

民國六年(1917年),彌渡、鳳儀重新劃縣,部分劃入鳳儀縣彩云鎮(zhèn)(今紅巖),部分歸彌渡縣二區(qū)。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3月1日,組建毗源鄉(xiāng)。

1950年,為二區(qū)。

1954年,紅巖劃入彌渡縣后,與紅巖合并為二區(qū)。

1958年,屬紅巖公社。

1961年,成立新街公社。

1962年底,改稱新街區(qū)。

1970年,新街區(qū)改稱新躍公社。

1982年,新躍公社改為新街公社。

1984年,新街公社改為新街區(qū)。

1988年3月,新街區(qū)改為新街鄉(xiāng)。

1999年11月,由新街鄉(xiāng)改為新街鎮(zhèn)。

民國元年(1912年)5月,寅街范圍編為城中區(qū)。

民國十四年(1925年),為第三區(qū)。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2月1日,組建天寅鎮(zhèn)。

1950年,改為寅街區(qū)。

1953年,為第三區(qū)。

1958年,成立五一公社。

1962年,撤銷公社,改為寅街區(qū)。

1970年,復(fù)名五一公社。

1982年,更名寅街公社。

1984年,改為寅街區(qū)。

1988年,撤區(qū)建鄉(xiāng),改為寅街鄉(xiāng)。

2000年9月26日,由寅街鄉(xiāng)改為寅街鎮(zhèn)。

民國元年(1912年),南部屬城南一鄉(xiāng),西部屬城南二鄉(xiāng)。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為第四區(qū)。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2月,組建云華鄉(xiāng)。

1950年8月,云華、萬佛2鄉(xiāng)合并為第四區(qū)。

1958年,苴力與寅街合并為五一公社。

1961年初,從五一公社分出成立苴力公社和密祉公社。

1962年底,撤銷公社設(shè)區(qū),苴力、密祉合并為苴力區(qū)。

1970年,苴力區(qū)改為苴力公社。

1984年,苴力公社改為苴力區(qū)。

1988年3月,撤區(qū)設(shè)鄉(xiāng),苴力、密祉分開設(shè)鄉(xiāng)。

2001年11月,由苴力鄉(xiāng)改為苴力鎮(zhèn)。

明萬歷年間稱“彌只市”、“彌只里”。

彌渡建縣后,屬城南二鄉(xiāng)。

1931年稱密祉區(qū)。

1940年2月1日稱密祉鄉(xiāng)。

1950年9月至1956年10月屬彌渡三區(qū)。

1956年11月改稱密祉鄉(xiāng)。

1958年稱密祉管理區(qū)。

1961年初稱密祉公社。

1988年3月從苴力區(qū)分出稱密祉鄉(xiāng)。

2014年撤密祉鄉(xiāng)建密祉鎮(zhèn),名稱沿用至今。

民國元年(1912年)5月,屬城南一鄉(xiāng)。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屬第四區(qū)。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2月25日,組成云華鄉(xiāng)。

1950年8月,屬四區(qū)。

1958年,成立德苴公社。

1961年,分為德苴公社、青云公社和邑郎公社。

1962年底,撤銷公社改為德苴區(qū)。

1970年,撤區(qū)改為德苴公社。

1984年,德苴公社改為德苴區(qū)。

1988年3月,由德苴區(qū)改為德苴鄉(xiāng)。

民國元年(1912年)5月,屬城南三鄉(xiāng)。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為七區(qū)。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3月5日,組成毗南鄉(xiāng)。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改名萬佛鄉(xiāng)。

1950年,屬四區(qū)。

1956年,設(shè)牛街鄉(xiāng)。

1958年,成立牛街公社。

1961年,牛街公社劃分為牛街、木掌、兔街3公社。

1963年,兔街公社劃入南澗縣后,牛街、木掌2公社合并為牛街區(qū)。

1970年,牛街區(qū)改為牛街公社。

1984年,牛街公社改為牛街區(qū)。

1988年3月,由牛街區(qū)改為牛街彝族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