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尚屯鎮(zhèn)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尚屯鎮(zhèn)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據(jù)《尚氏族譜》載: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尚官盛隨軍由汴來睢,于此墾荒屯田,安眷成村,名尚旗屯,簡稱今名。
明代尚福撿到三百兩銀子,為尋找失主,在路旁開一茶店,五年后終遇失主,將銀兩交還。后人為紀念這件事,名村尚店。
據(jù)殘碑載:明嘉靖年間,村中建廟,內(nèi)奉牛王神像,香火盛,村以廟名稱牛王廟。據(jù)《祥符志》載:清乾隆六年(1741)運糧河改道,乾隆賜名惠濟河,村處河灣處(河灣稱河套),故更“廟”為“套”稱今名。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付化周由后臺賈莊遷此,以氏名村稱今名。
據(jù)《余氏族譜》載:余安,字克俊。明初因隨太祖征討有功,授指揮僉事,于此墾荒、屯田,安眷建村,名村余屯。后筑樓,稱今名。清嘉慶年間,余、蔣二氏生隙,余氏外遷,仍名。
傳明末袁氏十一世諱孔文由辛屯分居于此,曾名袁和莊,簡稱今名。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段氏軍官隨軍由汴來睢,屯田于此,名村段旗屯。清嘉慶十九年(1814)黃泛成災(zāi),段氏外遷,仍名。民國時“旗”改為“吉”稱今名。
明永樂年間,吳氏誠祖由山西洪洞遷睢州西北大麓崗(今民權(quán)縣尹店鄉(xiāng)吳崗)。明成化二年(1466),五世吳雷由大麓崗遷此建樓,故名吳樓。
明崇禎年間,梁明避亂由城南4里梁園遷此,以姓名村。
明成化年間,官府買耕牛,置農(nóng)具,遣軍屯田,常文照曾屯田于此,名村常旗屯。明末,郭氏遷入,更為今名。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河決龍門寨,田園廬舍淹沒,人外逃,村無常、郭二氏,仍名。
明初,白姓遷此,名白莊。明末,崔氏避亂由民權(quán)大崔寨遷此,仍名。
宋代,睢杞官道經(jīng)此,商旅云集,回族于此經(jīng)商,建清真寺,清初于此設(shè)鋪,稱回寺鋪;孛裢膺w,清真寺圯,王懷亮由陳菜園遷此,仍名。
明萬歷年間,睢州“大盜”楊思敬亂睢,王懷亮避亂由陳菜園遷此,未幾又遷回寺鋪。明崇禎年間王雙字康樂由回寺鋪移此,村名老莊。
明永樂年間,劉氏先祖由滑縣馬莊遷此,除蒿開荒墾田,名村荒莊。
明太祖驅(qū)逐韃虜。建都金陵,下旨移山西潞、安二州之民于中州。韓氏遷睢居此,故名。
說明:數(shù)據(jù)源自網(wǎng)絡(luò),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