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麻黃梁鎮(zhèn)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麻黃梁鎮(zhèn)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清乾隆中期(1756年-1775年)建村,因山梁處生長野生中藥材麻黃,故名“麻黃梁”。
清乾隆后期(1786~1795)建村,傳說古代此處曾降落過一條花龍。故名。
清光緒年間(1875~1908)建村于臨清水河的東源流處,即以河名“東清水河”為村名。后發(fā)展擴大形成片村,有謝家河、莊家河、紀(jì)家河3個自然村,對外仍統(tǒng)稱為“東清水河”。
此地有大小、興莊、高低相同而又并列的兩座山峰,形似凹字,狀如銅鎖,稱其為“雙鎖山”。
清光緒年間(1875~1908)建村,因此處海撥較高,是波狀沙丘地,四周高、中間低、猶如岔地,水位較高,常呈濕狀,日曬蒸氣上升,盤而不散,鄉(xiāng)人稱此處為“盤云界”。
清道光年間(1821~1850)建村,此地為長城線墩臺,是明代雙山堡轄區(qū)由東向西的第十八個墩臺,故稱“十八墩”。
清雍正年間(1723-1735)王姓在此灣居住建村,故名。
此地兩山中有一線相連,形如斷橋,故稱其為“斷橋”。清咸豐年間(1851-1861)建村于其側(cè)。
清乾隆初年(1736~1750)建村。因明代曾有人在此地?zé)u瓦,留有碎磚破瓦及瓦窯殘跡,被周圍村人稱為“瓦窯溝”。
明成化年間(1465年-1487年)名為張虎的人在此山溝居住建村,故名。
清乾隆后期(1875~1908)建村,此地有通往葭州之大道,設(shè)有招客店鋪,過路人稱其為“店坊”。建村時以原地名為村名。
清.康熙前期(1662年-1681年)喬姓建村于地勢較平坦之處、以姓氏、地形得村名“喬界”。明.成化年間(1465年-1487年)延綏巡撫余子俊修營堡12座,首在此處筑堡。明.弘治年間(1488年-1505年)巡撫盧詳因此地沙漬無水,徒堡于北20里處置今常樂堡,此處原堡即為民戶所居,稱“舊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