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龍巖市各縣市區(qū)歷史沿革

龍巖市各縣市區(qū)歷史沿革

夏、商年代,本境地域?qū)贀P州。

西周屬“七閩”地。

東周為越國地。

秦屬閩中郡。

西漢初為南海王織的封地,后為會稽郡冶縣。

東漢為東侯官地。

三國時屬吳國建安郡地。

晉太康三年(282),本境置苦草鎮(zhèn),隸屬晉安郡新羅縣。

南朝宋泰始四年(468),改晉安郡為晉平郡(新羅縣撤銷)。

梁朝天監(jiān)年間,本境為龍溪縣地域。

唐開元二十四年(736),置新羅縣,隸汀州。

唐天寶元年(742),改稱龍巖縣。

唐大歷十二年(777),改隸漳州。

清雍正十二年(1734),升為直隸州,劃漳州府之漳平、寧洋2縣屬之。

1913年,復(fù)為縣。

1934年7月,龍巖縣屬福建省第七行政督察區(qū)。

1935年,改為第六區(qū)、1947年復(fù)為第七區(qū),為專員駐地。

1949年9月,龍巖縣解放。

1950年4月,龍巖縣屬龍巖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區(qū),11月,龍巖縣屬龍巖行政專員公署。

1981年9月,撤銷龍巖縣設(shè)立龍巖市(縣級市),屬龍巖地區(qū)。

1996年11月,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zhǔn)撤銷龍巖市(縣級)設(shè)立新羅區(qū)。

1997年3月21日,掛牌成立。

永定在建縣前,周時屬七閩地;秦時屬閩中郡;漢初屬閩越國;三國時屬吳國的建安郡。

晉太康三年(282),永定治地屬晉安郡新羅縣,上隸揚州,元康元年(291)改隸江州(初治江西南昌,后移九江)。

南北朝宋泰始四年(468),屬晉平郡。

梁天監(jiān)(502~519)屬南安郡。

陳武帝(557~559),永定屬閩州南安郡。

隋開皇九年(589),廢建安、南安二郡,改為泉州,大業(yè)初年,復(fù)為閩州。

永定治地,先屬泉州后隸閩州。

唐初屬新羅縣;大歷四年(769)在湖雷下堡置上杭場,永定為上杭場屬地,直隸汀州。

宋淳化五年(994)上杭場升縣,縣治設(shè)于秇梓堡(高陂北山),永定仍為上杭縣屬地。

明成化十四年(1478)析上杭縣溪南、金豐、太平、豐田、勝運等五里十九圖設(shè)置永定縣,隸屬汀州管轄,直至清代未改變。

明洪武元年(1368),汀州路改稱汀州府,屬福建承宣布政司,永定治地隸于汀州府上杭縣。

天順六年(1462),上杭縣勝運里爆發(fā)號稱“白眉”的農(nóng)民起義,“破縣治、殺都閫”。

后溪南里又爆發(fā)以鐘三、黎仲端為首的農(nóng)民起義。

明成化十四年(1478),福建巡撫高明,以“去治遠(yuǎn)”、“山僻人頑”、“地險民悍”,必須“鎮(zhèn)撫化導(dǎo)”為由,會同福建承宣布政使司、福建都指揮司、福建提刑按察司上奏朝廷批準(zhǔn),析上杭縣溪南、金豐、豐田、太平、勝運等五里十九圖,設(shè)置永定縣,隸屬汀州府,直至清代未改變。

建縣直至民國前期,地域、疆界均無改變。

民國初期,先后屬西路道、汀漳道管轄。

1925年廢道,直隸福建省。

1933年“福建事變”時,屬龍汀省。

次年,“福建事變”失敗,屬第七行政督察區(qū)。

之后,先后屬第六、第七行政督察區(qū)。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后,先后屬第八專區(qū)、龍巖地區(qū)、龍巖市管轄。

2014年12月13日,撤銷永定縣,設(shè)立龍巖市永定區(qū)。

唐開元二十四年(736)置長汀縣,歷為汀州、臨汀郡、汀州路、汀州府治所,民國初屬汀漳道。

1929年毛澤東、朱德率紅四軍入閩,建立了中央蘇區(qū)第一個縣級政權(quán)—長汀縣革命委員會。

1930年5月至1934年10月長汀曾先后分設(shè)蘇維埃汀連、新汀、汀東、兆征縣和汀州市。

1934年10月,紅軍北上,長汀復(fù)由國民政府轄,仍合稱長汀縣,屬福建省第八行政督察區(qū)。

翌年,改屬福建省第七行政督察區(qū)。

1949年10月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長汀縣。

18日,成立長汀縣人民政府,屬福建省第八行政督察區(qū)。

1950年4月,第八專區(qū)改稱龍巖專區(qū),屬龍巖專區(qū)。

1970年,龍巖專區(qū)改稱龍巖地區(qū),屬龍巖地區(qū)。

1996年,龍巖撤地設(shè)市,屬龍巖市。

唐大歷四年(769)在龍巖縣湖雷下堡置上杭場。

因其地形像木排沿溪向上航行,寓《詩經(jīng)·河廣》“誰謂河廣,一葦杭之”之義,稱上杭場。

大歷十二年(777)上杭場隸屬汀州長汀縣。

宋開寶八年(975),隸福建路汀州。

淳化五年(994)由場升縣,劃長汀縣南境歸上杭縣管轄,縣治在秇梓堡(今永定縣高陂北山),仍隸福建路汀州。

宋至道二年(996)縣治徙鱉沙(今白砂鎮(zhèn)碧沙村)。

咸平二年(999)徙語口市(今舊縣鎮(zhèn)全坊)。

天圣五年(1027年)徙鐘寮場(今才溪鎮(zhèn)榮石村)。

乾道四年(1168)縣治設(shè)來蘇里郭坊(今臨江鎮(zhèn))。

元至元十五年(1278),屬福建行中書省汀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屬福建布政使司汀州府。

成化十四年(1478)析勝運二圖、溪南五圖、太平、金豐、豐田各四圖置永定縣。

清順治三年(1646),隸福建行中書省汀州府。

1913年屬福建省西路道(翌年改漳汀道)。

1926年直隸福建省。

1929年9月20日,紅四軍攻克縣城后成立上杭縣蘇維埃政府;1935年屬福建省第六行政督察區(qū),1940年重新劃歸第七行政督察區(qū)。

1949年9月17日,上杭縣人民民主政府成立,屬省第八行政督察區(qū)。

1950年4月,屬龍巖專員公署。

1955年劃出合甲鄉(xiāng)歸龍巖縣。

1957年劃出合溪鄉(xiāng)歸永定縣。

1958年1月劃入長汀縣三平區(qū)(今南陽鎮(zhèn))。

1961年劃出南陽公社東南大隊5個自然村歸連城,劃入永定縣合溪公社2個自然村。

1970年隸龍巖地區(qū)。

2014年末,隸屬龍巖市,轄15個鎮(zhèn)、5個鄉(xiāng)、2個畬族鄉(xiāng)。

2021年步云鄉(xiāng)并入古田鎮(zhèn),轄17個鎮(zhèn),2個鄉(xiāng),2個畬族鄉(xiāng),共21個鄉(xiāng)級政區(qū);下設(shè)12個社區(qū)居委會、332個行政村,共344個村(居);143個居民小組、3501個村民小組。

其中民族村40個,民族自然村205個。

唐開元二十四年(736年)置汀州,在州西南境設(shè)南安(今平川鎮(zhèn))、武平(今中山鎮(zhèn))二鎮(zhèn),隸汀州。

南唐保大四年(946年)并二鎮(zhèn)為武平場。

宋淳化五年(994年)武平場升為武平縣。

十八年(1281年)為元世祖忽必烈女兒魯國公主囊加真的封地。

十九年(1282年)福建、江西二行中書省合并,武平隸屬福建宣慰使司。

元、明、清時期均隸屬汀州。

1913年廢除府制,隸西路道(翌年改為汀漳道)。

先后屬福建省第八、第七行政督察區(qū)、第八專區(qū)。

第二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期間,與上杭兩縣合并成立杭武縣蘇維埃政府。

同年12月撤銷杭武縣,武東、武北地區(qū)歸回武平縣管轄。

紅軍主力離開中央根據(jù)地后,國民政府頒布新縣制,以保甲為基層組織,全縣劃為4區(qū)。

1943年撤區(qū),由縣直接統(tǒng)鄉(xiāng),劃為19個鄉(xiāng)(鎮(zhèn)),258保。

新中國成立初,隸福建省第八專區(qū),建八個區(qū)。

1950年廢除原鄉(xiāng)(鎮(zhèn))保甲,建立區(qū)級人民政府,設(shè)十三個區(qū)。

1956并為7個區(qū)。

1958年4月撤區(qū)并鄉(xiāng),劃分為30個鄉(xiāng)(鎮(zhèn)),同年11月,劃分為16個人民社。

1961年,設(shè)21個公社。

1964年9月,設(shè)20個公社。

1965年,設(shè)16個公社。

1983年5月,劃分為16個公社,1個鎮(zhèn),206個生產(chǎn)大隊。

1984年10月劃分為3個鎮(zhèn)、14個鄉(xiāng)。

2000年起,劃分為6個鎮(zhèn)、11個鄉(xiāng)。

2014年末,轄有平川、中山、巖前、中堡、十方、桃溪、城廂、萬安、東留、武東、永平11個鎮(zhèn),民主、下壩、中赤、象洞、湘店、大禾6個鄉(xiāng),下設(shè)5個居民委員會,55個居民小組。

214個村民委員會,2566個村民小組。

周朝為七閩地,春秋屬閩越地,秦屬閩中郡,漢元封時屬會稽郡。

三國屬吳建安郡,晉太康三年(282年)置新羅縣。

唐開元末,置長汀縣,皆其所屬。

宋元符(1098-1100年)設(shè)蓮城堡屬長汀縣,紹興三年(1133年)改堡置縣屬汀州。

元至正六年(1346年)邑人羅天麟、陳積萬起義反元后,因忌諱草頭,改“蓮”為“連”,遂成連城。

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直至明洪武元年(1368年)為陳友諒所據(jù),此后至清末均屬長汀府,1913年廢府級建制,省下設(shè)道,屬西路道(后改汀漳道);1928年廢道隸屬福建。1930年屬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福建省蘇維埃政府所轄,曾置新泉縣、汀連縣、巖連寧縣,為紀(jì)念李明光烈士一度改稱明光縣;1933年11月成立連城縣人民政府,1934年隸屬第八行政督察區(qū);,1935年10月屬第七行政督察區(qū),1949年11月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連城歸第八行政督察區(qū)管轄,1950年3月屬龍巖專區(qū);1951年2月,長汀縣羅坊鄉(xiāng)劃歸連城縣;4月長汀縣四堡鄉(xiāng)劃歸連城縣;1955年12月,長汀縣宣和區(qū)、上杭縣長坑村劃歸連城縣;1957年12月,長汀縣池崗村、上杭縣沙里村劃歸連城縣;1958年8月建立人民公社制;1959年5月,清流縣塘前公社劃歸連城縣。

1960年7月龍巖萬安的陳家村,白沙的芹菜洋、馬池塘、楊公祠劃歸連城縣,1961年6月上杭縣南陽東南大隊之林國山、上羅地、高屋坑、熱水坑、溫坊等生產(chǎn)大隊劃歸連城縣;1970年5月改地區(qū)為市,屬龍巖專區(qū)、龍巖地區(qū)、龍巖市。

1984年鄉(xiāng)鎮(zhèn)建制后,轄17個鄉(xiāng)鎮(zhèn),幾經(jīng)調(diào)整后,現(xiàn)轄248個村居委會,縣駐地蓮峰鎮(zhèn),至今沿用。

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改屬直隸州。

1913年屬西路道(1914年改稱汀漳道)。

1928年直屬福建省。

1929-1934年先居成立永福、龍東、龍永、大嶺下、南陽、南福、赤水等區(qū)鄉(xiāng)蘇維埃政府。

1934、1935、1947年分屬第七、第六、第七行政督察區(qū)。

1949年9月第八行政督察區(qū)。

1950年3月屬龍巖專區(qū)。

1971年屬龍巖地區(qū)。

1990年12月改縣級市。

1996年屬龍巖市,地名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