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威寧縣爐山鎮(zhèn)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威寧縣爐山鎮(zhèn)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因附近有一小山形似香爐,故取名香爐山。
彝語地名,“結(jié)里”系彝語譯音,意為漂亮的地方。
因此處明朝中期有一個叫公賢的人家居住,故名。
以前叫莊子上,因2010年修建村公所,故名。
彝族部落要塞地,1950年開荒種洋芋、蕎子,當(dāng)年喜獲豐收而取名新豐,故而得名。
可界,彝語地名。意為“魚米之鄉(xiāng)”。
因茶園原名大樹,很久以前生長在大樹院子,背后山頂上有一棵空心梨柴樹,根部空心可以容納七八人,于1984年在此地普遍種植茶葉,故而得名。
因全村地形為圓形,像明月一樣,故而得名。
因村委會駐地為溪街,故而得名。
法樂原名倮處悽彝語,據(jù)說石菩薩是以此地有一石菩薩故名倮處悽,后改為“發(fā)樂”。
瞇樂是彝語地名,漢語意思是居住密集,因此地居住人戶密集,而得名米樂。1961年成立大隊后改為民樂。
解放前此地有一戶彝族土司家,人民稱他家為阿巴家,由此得名,1961年改名為營樂。
此地生長的竹子較多,而得名。
解放前,因此地有一戶彝族土司臘寨家在此居住,由此得名,1961年改名為新海。
解放前,因此地杏樹較多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