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彭州市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地名由來

彭州市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地名由來

  該地以古天彭門得名。天彭門,又名彭門、天彭闕,位于彭州市丹景山鎮(zhèn)關口場北湔江出口處,此處一邊為牛心山,一邊為壽陽山,兩山對峙形成“門”,湔江從中穿山而過,是為“天彭門”。 [詳細]
  原名仁興場,清乾隆遷今址,建隆豐場,寓意發(fā)達興隆,人壽年豐。 [詳細]
3、濛陽街道 [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 位于濛陽河北岸,故名。
  濛陽鎮(zhèn)位于成都市北郊、彭州市東南部,距成都市區(qū)22公里、繞城高速公路16公里。濛陽鎮(zhèn)地處成都市轄區(qū)內彭州、青白江、新都和德陽市轄區(qū)內什邡、廣漢等幾市縣交界處,幅員面積82平方公里,總人口6.8萬人,轄21個村、7個社區(qū)居委會;城鎮(zhèn)建成區(qū)面積1.5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萬人,流動人口超過1萬人。是醫(yī)藥宗師唐宗海、川劇大師陽友鶴、抗日名將李宗舫、革命先烈楊達的故鄉(xiāng)。悠悠濛江水哺萬千濛州人萬年不衰,……[詳細]
  取《禮記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之寓意。故名致和。 [詳細]
  龍門山鎮(zhèn)因地處龍門山脈而得名。 [詳細]
  清光緒《彭縣志》卷2:九尺鋪“在南街仁鳳里,距縣東二十里,東南距濛陽場、竹瓦街俱二十里。雍正中設。由場東北出二里為新九尺鋪,南出二里為老街子,今并廢”。 [詳細]
  麗春鎮(zhèn)境內廣植牡丹,取“美麗的春天”之義而得名。 [詳細]
  通濟鎮(zhèn)初名向家場,清嘉慶二年(1797年),由于通濟地處“三河七場”的中心、湔江渡口的要津,并有“接濟交通,發(fā)展經濟”之意,將向家場更名為通濟場。 [詳細]
  原名九隴鎮(zhèn),因九隴山而名。因丹景山風景區(qū)在境內,遂更今名。 [詳細]
  清初有敖姓姊妹三人于此開設幺店,久而成市,到康熙年間興場時,形成敖家場,又因境內原設有平安鄉(xiāng),設鎮(zhèn)時取敖家場之敖和平安鄉(xiāng)之平為敖平鎮(zhèn)。 [詳細]
  土溪河畔白果沱附近生長有一株數百年的桂花樹,高大茂盛,每年入秋后,十里飄香,過往商旅多于此歇腳。清康熙初年,遂由小店發(fā)展為桂花場。故名。 [詳細]
  白鹿鎮(zhèn),名源于白鹿山,《華陽縣志》等古籍皆有對白鹿山的記載,今通稱白鹿頂。其形如覆鐘,突兀于群山環(huán)抱之間,風光無限!度A陽國志》載:周慎王五年(前316年)秋,秦伐蜀,蜀王敗績,為秦軍所害,其傅相及太子退至逢鄉(xiāng),死于白鹿山,開明氏遂亡。由此可見因此,白鹿見證了古蜀國的覆滅,白鹿之名源遠流長。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即在山麓白鹿河東岸興建白鹿場。 [詳細]
  東漢末年,葛永貴(亦名葛貴)道長修道于白石山,后羽化,因他能驅邪輔正,遂名葛仙山。 [詳細]
  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因古彭國得名,另外一種說法是縣西北有彭門山,因兩山相對如闕而名天彭門,縣因茲名。 [詳細]
說明:數據源自網絡,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