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從綿州向成都進軍,一路逃難的人很多,張獻忠看見有個中年婦女背著一個六、七歲的娃娃,拉著一個三、四歲的小孩在逃難,感到十分奇怪,于是叫手下人把那個婦女帶到跟前,問她道:“你這個婦人,怎么把一個大娃娃背上,卻把個小的拉著走,是何道理?”那個婦女嚇得渾身發(fā)抖,好半天才哆哆嗦嗦地開口:“聽說八大王見人就殺,我們是逃難的。 這大的一個是我兄嫂的,小的一個是我自己的。 兄嫂去年害病都去世了,侄兒沒人照看,我?guī)н^來養(yǎng)。 如今兵荒馬亂,侄兒沒爹沒娘,我不把他帶好,咋對得起他父母!”張獻忠嘆息一聲,心想,這個婦人是個難得的好人,自己的兒子不要緊,反倒是侄兒要緊,真賢惠啊!想給她一點好處,突然看到路邊有一片艾葉草,于是說道:“我張獻忠從來只殺壞人。 大嫂,我看你是個好人,這樣,你趕快回去,扯一把艾扎好掛在門口,今后對你有好處!”這婦女回到家中,將扯來的艾扎成小把掛在門框上,并挨家挨戶地告訴鄰居,她說:“八大王很和氣,叫我扯把艾掛在門上,有好處。”于是人們紛紛學(xué)她在門上掛起艾。 不久,張獻忠的兵從這里路過,見家家戶戶都掛有艾,秋毫無犯悄悄把隊伍開走了。 原來張獻忠吩咐過,見門口有艾的人家不得打擾,所以這一方百姓都平平安安。 后來人們就把這個地方叫做艾家壩。 張獻忠入川后全川的人逃的逃、死的死,而艾家壩的百姓卻保住了姓名,“艾家壩”由此得名,1994年成立艾家壩社區(qū)居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
1996年德安撤鄉(xiāng)建鎮(zhèn),同時成立一居民委員會,2007年德安鎮(zhèn)和新盛鎮(zhèn)合并,沿用至今。 |
1952年為4村(原5、6村),1954年為清水6、7、8、9、10共5個初級社,1955年轉(zhuǎn)為高級社,1958年為4管區(qū),1961年為四大隊,1984年恢復(fù)行政村制時為老君村,群眾通過選舉產(chǎn)生老君村村民委員會。 2007年與清水村合并入老君村。 |
1952年建政時為5村(原7、8、9村),1954年為金華1、2、3、4、5、社,柏心13、14社,共7個初級社,1955年轉(zhuǎn)為7個高級社,1958年公社化時為5管區(qū),1961年改為5大隊,1981年為金鈴大隊,1984年恢復(fù)行政村制時為金鈴村,群眾通過選舉產(chǎn)生金鈴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
1952年建政名東岳村,1954-1957年名合作社,1959年更名為耕作區(qū),1961年為東岳大隊,1984年恢復(fù)行政村制時為東岳村,群眾通過選舉產(chǎn)生東岳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
1952年設(shè)立村委會,1955年成立合作社,1958年名管理區(qū),1961年更名為10大隊,1981年為寶鏡大隊,1984年恢復(fù)行政村制時為寶鏡村,群眾通過選舉產(chǎn)生寶鏡村村民委員會。 2020年5月,經(jīng)德陽市羅江區(qū)人民政府批準(zhǔn),同意撤銷天星村與寶鏡村,設(shè)立寶鏡村,寶鏡村村民委員會設(shè)立在天星村村委會辦公地。 |
1952年建政時為后竹村,1956年合作化時為禾幸社,1958年公社改為1管區(qū),1962年改為1大隊,1981年為羅漢大隊,1984年恢復(fù)行政村制時為羅漢村,群眾通過選舉產(chǎn)生的基層自治組織:羅漢村村民委員會;2007年雙龍村合并入羅漢村,沿用至今。 |
清朝時叫東村三甲,民國時期叫四保二甲,1951年為四村,1952年建政時為回龍村,1956年合作化時為柏林1、2社,1958年公社化時為4管區(qū),1961年調(diào)整為4大隊,1981年為土城大隊,1984年恢復(fù)行政村制時為土城村,居住于此的村民通過選舉產(chǎn)生基層自治組織。 |
1952年建政為白馬村,1956年為1、2初級社,1958年公社化時為5管區(qū),1961年為5大隊,1981年第一次地名普查時取名為天鵝大隊,1984年恢復(fù)行政村制時為天鵝村,群眾通過選舉產(chǎn)生天鵝村村民委員會,2007年石柱村合并入天鵝村。 |
1952年建政時為5、6村,1956年合作化時為新光社1社,1958年公社化時為4管區(qū),1961年更名為6大隊,1981年為月亮大隊,1984年恢復(fù)行政村制時為月亮村,群眾通過選舉產(chǎn)生月亮村村民委員會。 2020年5月,經(jīng)德陽市羅江區(qū)人民政府批準(zhǔn),同意撤銷月亮村與龍形村,設(shè)立月亮村。 |
民國時期為第九保,1952年建政時為村,1954年-1957年為合作社,1958年為管區(qū),1981年為蘇橋大隊,1984年恢復(fù)行政村制時為蘇橋村,群眾通過選舉產(chǎn)生蘇橋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
1952年建政時為村,1954-1957年合作化時為合作社,1958年公社化時為管區(qū),1981年為金龍大隊,1984年恢復(fù)行政村制時為金龍村,群眾通過選舉產(chǎn)生金龍村村民委員會,2007年金廟村合并入金龍村,2020年5月,經(jīng)德陽市羅江區(qū)人民政府批準(zhǔn),同意撤銷木橋村與金龍村,設(shè)立金龍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