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稱白祀集,因祭祀白帝得名。唐開元年間修建隆興寺后,將白祀改名為白寺。 |
清乾隆二十年記載:王姓明洪武年間自山西洪洞遷此定居,取名泊頭王莊。清末,省去泊頭,慣稱王莊,經(jīng)第一次地名普查后,因有重名,1981年11月改名為大王莊。 |
原名泊頭村,以居長豐泊一端而取名。元末居住姜姓一家。明初,張、王、高等姓自山西洪洞遷此定居,以原住姜姓稱為姜家營,后簡稱姜營。 |
大明洪武年間,張、唐、史姓先后自山西洪洞遷此,因張姓在先,取名張家村。清同治七年(1868),村周圍修起寨墻,改名張家寨,后簡稱為張寨。 |
明洪武年間,蓋姓自山西洪洞遷此,因舊有土寨,以姓取名蓋家寨。村西原寺廟一口大鐘上有“正德九年蓋家寨”銘文。清嘉慶《?h志》載為蓋寨。后簡稱蓋寨。 |
明洪武年間,許、孔、周等18戶人家,自山西洪洞遷此定居。因許姓家族大,故取名許莊。1958年為區(qū)別西徐莊,稱東許莊。 |
明洪武年間,余姓自安陽西蘭村遷入,因居住地地勢低洼,故以地勢冠以姓氏取村名為余洼。 |
明洪武年間,徐、尹兩姓自山西洪洞遷此,取名徐尹家莊。清嘉慶年間,徐姓絕嗣,改村名尹莊。 |
明初朱姓自山西洪洞遷此定居,因村西崗嶺連綿,村東南有坑積水如湖,取嶺與湖二字命名為嶺湖。后經(jīng)文人雅化為凌湖。 |
明洪武年間,李姓自山西洪洞遷此,因居界河之西取名西界河。明嘉靖年間,李姓在村南界河建橋,改村名李橋。 |
明洪武年間,劉、皮等姓自山西洪洞遷此,因居界河北取村名北界河。清乾隆年間,因地勢低洼,加姓氏改名劉皮洼。 |
原名界河村,以村北界河取名。此地地勢低洼,連年內(nèi)澇。萬歷年間省祭官界河人左存忠,將村名改為左洼。 |
清嘉慶十五年(1810),有三戶靳姓自湯陰縣宜溝鎮(zhèn)西南衛(wèi)城遷此定居,以姓取名靳莊。 |
很久以前,白莊位于左洼村北二百五十米處,名小莊。明嘉慶年間,遷入今址,以姓氏命名白莊。 |
明洪武年間,盧姓始祖自山西洪洞遷在此定居,種田為生,故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