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阿魯旗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地名由來

阿魯旗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地名由來

  “天山”系騰格爾烏拉(山),漢譯為天山。但天山鎮(zhèn)前身是查布嘎(查布桿)廟區(qū),所以蒙古文字一直使用“查布嘎”。清康熙三年(1664),在查布桿山腳下修建了成達寺,蒙古語稱查布桿廟。1946年建區(qū)時,以查布嘎(查布桿)廟名命名查布嘎(查布桿)廟區(qū)。1949年9月,將查布桿廟區(qū)的西南村、西北村、東北村,合作村等5個行政村劃出建城關(guān)區(qū)。1956年7月建鎮(zhèn)時,以鎮(zhèn)南15千米處的一座騰格爾烏拉(山)名命名天山鎮(zhèn)。1958年建天山鎮(zhèn)人民公社。1980年改建天山鎮(zhèn)。 [詳細]
  “天山口鎮(zhèn)”系漢語,以東西兩座對峙的騰格爾烏拉(天山)之間的山口命名。1930年,屬于天山設(shè)治局第一區(qū)天山口。1946年8月,建天山口區(qū)時,因所處地理位置為東西兩座對峙的騰格爾烏拉(天山)之間的山口處,取名天山口區(qū)。1958年11月,改建天山口人民公社。1984年2月,改變“政社合一”的體制,設(shè)立蘇木、鄉(xiāng)、鎮(zhèn)政權(quán)時改建鎮(zhèn),命名鎮(zhèn)時沿用了原人民公社地名“天山口”,故取名天山口鎮(zhèn)。 [詳細]
  以所轄雙勝村名而得名原屬巴林右旗巴彥包特(白音布統(tǒng))區(qū)管轄。1952年6月,劃歸阿魯科爾沁旗。1956年,巴彥包特(白音布統(tǒng))區(qū)改建巴彥包特(白音布統(tǒng))鎮(zhèn),并分建永和鄉(xiāng)、光明鄉(xiāng)。1958年3月,撤銷巴彥包特(白音布統(tǒng))鎮(zhèn)、光明鄉(xiāng)建制,建巴彥包特(白音布統(tǒng))鄉(xiāng)。1958年11月,改建巴彥包特(白音布統(tǒng))人民公社。1984年,巴彥包特公社更名改建為雙勝鎮(zhèn)。 [詳細]
  “坤都”系蒙古語,正音正字為“渾尼圖”,意為有天鵝的地方。1946年,建努圖克(區(qū))時,以境內(nèi)的渾尼圖湖命名為坤都努圖克(區(qū))!袄ざ肌,正音正字為“渾尼圖”。1984年2月,命名鎮(zhèn)時沿用了原人民公社地名“坤都”,故名。 [詳細]
  “紹根”系蒙古語,意為出硝之地。1956年7月,建蘇木時以境內(nèi)的紹根湖命名為紹根蘇木。1996年紹根蘇木改建紹根鎮(zhèn),故名。 [詳細]
  “巴彥花”系蒙古語,意為富饒的山包。1946年建區(qū)時,以原所屬巴彥花(村)名命名為白音花區(qū)。1956年,改建“五一”鄉(xiāng)。1958年,建白音花公社。1979年,按正音更名為巴彥花公社,1984年2月,改變“政社合一”的體制,設(shè)立蘇木、鄉(xiāng)、鎮(zhèn)政權(quán)時,巴彥花公社改建巴彥花鄉(xiāng)。1988年,巴彥花鄉(xiāng)改建巴彥花鎮(zhèn)。故取名“巴彥花鎮(zhèn)”。 [詳細]
  “扎嘎斯臺”系蒙古語,意為有魚的地方。1963年從道德公社分建公社時,以境內(nèi)的扎嘎斯臺湖名命名。 [詳細]
  以公社駐地村名命名。1963年,從巴彥花公社、烏蘭哈達公社分建人民公社時,以公社駐地新民大隊名命名新民公社。1984年2月新民公社改建新民鄉(xiāng)。沿用至今。 [詳細]
  因轄區(qū)先峰村而得名。 [詳細]
  “罕蘇木”系蒙古語,意為皇帝之廟。1850年建村,因該村位于罕蘇木廟附近,故得名罕蘇木。 [詳細]
  “賽罕塔拉”系蒙古語,意為美麗的草原。1946年6月,建努圖克(區(qū))時,從坤都努圖克(區(qū))分建,因此處草原美麗富饒,命名為巴彥塔拉努圖克(區(qū))。1986年6月,巴彥塔拉蘇木更名賽罕塔拉蘇木,故名。 [詳細]
  “巴拉奇如德”系蒙古語,為蒙古族部落名稱。清代至民國時期建蘇木時,以境內(nèi)有一座巴拉奇如德廟名命名巴拉奇如德蘇木。1946年6月,建努圖克(區(qū))時沿用了原蘇木地名“巴拉奇如德”。1984年2月,巴拉奇如德公社改建巴拉奇如德蘇木,故名。 [詳細]
  “烏蘭哈達”系蒙古語,意為紅巖山。1946年6月,建區(qū)時,以境內(nèi)的烏蘭哈達山命名為烏蘭哈達區(qū)。2012年,從先鋒鄉(xiāng)分建烏蘭哈達鄉(xiāng),故名。 [詳細]
  “巴彥溫都爾”系蒙古語,意為富饒的高原。1956年6月,建蘇木時,以境內(nèi)的巴彥溫都爾山命名為巴彥溫都爾蘇木。1958年11月,歸罕蘇木人民公社。1961年10月,從罕蘇木公社分建人民公社時,沿用了原蘇木地名“巴彥溫都爾”。1984年2月,改變“政社合一”的體制,設(shè)立蘇木、鄉(xiāng)、鎮(zhèn)政權(quán)時,巴彥溫都爾公社改建巴彥溫都爾蘇木。故取名巴彥溫都爾蘇木。 [詳細]
  “罕烏拉”系蒙古語,取自阿魯科爾沁旗名山“高格斯臺罕烏拉”!昂睘趵睗h譯為“高山”。 [詳細]
說明:數(shù)據(jù)源自網(wǎng)絡(luò),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