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紫金縣各街道鄉(xiāng)鎮(zhèn)歷史沿革

紫金縣各街道鄉(xiāng)鎮(zhèn)歷史沿革

紫城鎮(zhèn)舊稱安民鎮(zhèn),屬歸善縣。

明隆慶三年(1569年)置永安縣治此,建城。

民國三年(1914年),稱為金城鎮(zhèn)。

解放后,為紫金縣第一區(qū)的一個鎮(zhèn)(金城鎮(zhèn))。

1953年,改為紫城鎮(zhèn)。

1954年至1963年,曾同附城區(qū)幾度分合。

1964年,從附城公社分出為城鎮(zhèn)人民公社。

1980年夏,稱紫城鎮(zhèn)。

2009年7月,原紫城、烏石、附城三鎮(zhèn)合并成紫城鎮(zhèn)。

解放后,建政屬紫金縣第三區(qū)。

1958年,建龍窩人民公社。

1983年度,社設區(qū)。

1986年冬,撤區(qū)建鎮(zhèn)。

2003年,撤銷洋頭鎮(zhèn),并入龍窩鎮(zhèn)。

明代,九和屬古名都下黃沙杜。

清代,九和屬古名都下黃沙約、湯里社。

民國十八年(1929年)起,九和屬第一區(qū)下黃砂鄉(xiāng)。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為黃砂鄉(xiāng)。

建國前,九和稱九和市。

建國初,九和屬第二區(qū)(藍塘)下黃砂鄉(xiāng)。

1952年,九和為第五區(qū)。

1957年12月,九和分屬九和鄉(xiāng)、熱水鄉(xiāng)。

1958年10月,成立九和公社。

1961年,九和分出瓦溪公社。

1983年9月,撤杜設區(qū)。

1987年4月,設九和鎮(zhèn)。

明清時,上義屬古名都上,義社(約)。

民國十八年(1929年),屬第一區(qū)上義鄉(xiāng)。

民國三十年(1941年),屬第一區(qū)尚好鄉(xiāng)。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改為廣義鄉(xiāng)。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屬第二區(qū)好義鄉(xiāng)。

1952年,屬第七區(qū)。

1957年12月,成立上義鄉(xiāng)。

1958年10月,屬好義公社。

1961年4月,分立上義公社。

1963年3月,并入好義公社。

1973年4月,再次恢復上義公社。

1983年9月,撤社設區(qū)。

1987年4月,改設上義鎮(zhèn)。

明代,分屬古名都上石、下石社。

清代,分屬古名都鳳凰崗約、上石社、龍頭約、下石社。

民國十八年(1929年)起,屬第一區(qū)。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屬龍鳳鎮(zhèn)。

建國初,屬第二區(qū)、第六區(qū)。

1957年12月,分屬藍塘、石城鄉(xiāng)。

1958年10月,成立藍塘公社。

1961年4月,分設鳳安、石城、藍塘3個公社。

1963年3月,石城公社并入藍塘公社。

1983年9月,撤社設區(qū)。

1987年4月,改設藍塘鎮(zhèn)。

明清,鳳安屬古名都下石社(約)。

民國十八年(1929年),鳳安屬第一區(qū)安石鄉(xiāng)。

民國三十年(1941年),鳳安屬上安鄉(xiāng)。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鳳安屬第二區(qū)、第六區(qū)。

1957年12月,設鳳安鄉(xiāng)。

1958年10月,鳳安屬藍塘公社。

1961年4月,分立鳳安公社。

1983年9月,撤社設區(qū)。

1987年4月,改設風安鎮(zhèn)。

明代,屬寬得都安全社。

清代,分屬寬得都橋田、月角嶺約。

民國十八年(1929年),屬第二區(qū)橋田、月角鄉(xiāng)。

民國三十年(1941年),設第二區(qū)義容鄉(xiāng)。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屬四維鄉(xiāng)。

建國初,屬古柏區(qū)、第三區(qū)。

1952年5月,為第九區(qū)。

1957年12月,設義容鄉(xiāng)。

1958年10月,成立義容公社。

1961年,分出青溪公社。

1983年9月,撤社設區(qū)。

1987年4月,改設義容鎮(zhèn)。

明代時期,分屬寬得都柏埔、平湖社。

清代時期,分屬寬得都柏興、平湖約。

民國十八年(1929年),屬第二區(qū)平湖鄉(xiāng)、柏埔鎮(zhèn)。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為柏平鄉(xiāng)。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屬古柏區(qū)、第四區(qū)。

1952年5月,為第十區(qū)。

1958年10月,成立柏埔公社。

1961年,分出臨江公社。

1983年9月,撤社設區(qū)。

1987年4月,設柏埔鎮(zhèn)。

明代時期,分屬寬得都埔尾、黃塘、碏石三社。

清代時期,分屬寬得都埔尾、黃塘社和碏石約。

民國十八年(1929年),屬第二區(qū)埔尾、黃塘、碏石三鄉(xiāng)。

民國三十年(1941年),屬三友鄉(xiāng)。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屬古柏區(qū)、第四區(qū)(柏埔)。

1952年5月,為第十區(qū)。

1957年12月,分設黃塘鄉(xiāng)、廟前鄉(xiāng)。

1958年10月,成立黃塘公社。

1961年4月,分設黃塘、廟前公社。

1963年,廟前公社并入黃塘。

1983年9月,撤社設區(qū)。

1987年4月,改設黃塘鎮(zhèn)。

敬梓原屬中壩公社所轄。

1962年,從中壩分出成立敬梓公社。

1984年,廢社設區(qū)。

1986年冬,撤區(qū)建鄉(xiāng)。

1993年,撤鄉(xiāng)設鎮(zhèn)。

行政區(qū)劃。

明清時,屬琴江都秋溪社(約)和瀧下社(約)的一部分。

民國初,屬第六區(qū)(中壩)。

民國十八年(1929年),起屬第三區(qū)。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分屬龍光鎮(zhèn)、中正鄉(xiāng)。

建國初屬第五區(qū)(龍窩)、第三區(qū)(龍窩)。

1957年12月,設水墩鄉(xiāng)。

1958年10月,屬龍窩公社。

1961年4月,分出建立水墩公社。

1983年9月,撤社設區(qū)。

1987年4月,改稱水墩鄉(xiāng)。

1993年,撤鄉(xiāng)建鎮(zhèn)。

明朝時,南嶺屬水安縣南嶺約。

解放初,南嶺鎮(zhèn)屬紫金縣第四區(qū)。

1958年,屬蘇區(qū)公社1961年,析置南嶺公社。

1962年,改屬蘇南公社。

1982年,復名南嶺公社。

1983年,廢社設區(qū)。

1986年冬,撤區(qū)建鄉(xiāng)。

1993年9月更名為南嶺鎮(zhèn)。

清朝,蘇區(qū)鎮(zhèn)屬琴江都。

新中國成立前夕,屬第二區(qū),后屬琴江鎮(zhèn)。

新中國成立后,屬第五區(qū)。

1952年,劃給第四區(qū)。

1957年,劃為炮子鄉(xiāng),經(jīng)黨中央批準命名為“蘇區(qū)”。

1958年,成立蘇區(qū)人民公社。

1983年,改為區(qū)。

1987年,又改為鄉(xiāng)。

1993年10月1日,撤鄉(xiāng)設鎮(zhèn)。

明朝隸屬古名都,瓦溪鎮(zhèn)稱溫子約。

清朝保留建制。

民國時期,分屬兩儀鄉(xiāng)、下黃砂鄉(xiāng)、上黃砂鄉(xiāng)。

1949年6月至1952年5月,分屬附城、藍塘兩地所轄。

1952年6月,為紫金第五區(qū)。

1958年,屬九和公社。

1961年,從九和分出,為瓦溪公社。

1983年,改為瓦溪區(qū)。

1984年,改為瓦溪鄉(xiāng)。

1992年,撤鄉(xiāng)設鎮(zhèn)。

2003年8月,原九樹鎮(zhèn)并入瓦溪鎮(zhèn)。

明清,好義屬古名部下義杜(約)。

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改稱好義約。

民國十八年(1929年),好義屬第一區(qū)好義鄉(xiāng)。

民國三十年(1941年),好義屬尚好鄉(xiāng)。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好義屬廣義鄉(xiāng)。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好義屬第二區(qū)、第七區(qū),1957年12月,設好義鄉(xiāng)。

1958年10月,成立好義公社。

1961年,分設上義公社。

1983年9月,撤社設區(qū)。

1987年4月,復設好義鄉(xiāng)。

1993年,撤鄉(xiāng)建鎮(zhèn)。

說明:數(shù)據(jù)源自網(wǎng)絡,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