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前,屬馬關縣,后屬文山縣。 1949年前,為景新鄉(xiāng)(后改車柳鄉(xiāng))。 1950年屬古木區(qū),為楊柳井行政村。 1953年為楊柳井鄉(xiāng)。 1958年為楊柳井人民公社。 1962年為馬白區(qū)的6個小公社。 1963年屬古木區(qū)。 1966年為楊柳井人民公社。 1983年因與廣南縣楊柳井公社重名,后更名柳井人民公社。 1984年更名為楊柳井鄉(xiāng)。 1987年更名為楊柳井行政村。 2000年4月更名為楊柳井村民委員會,名稱沿用至今。 |
1963年前,屬馬關縣,后屬文山縣。 1949年前,為景新鄉(xiāng)(后改車柳鄉(xiāng))。 1950年屬古木區(qū),為楊柳井行政村。 1953年為楊柳井鄉(xiāng)。 1958年為楊柳井人民公社。 1962年為馬白區(qū)的6個小公社之一。 1963年屬古木區(qū)。 1966年為楊柳井人民公社。 1983年因與廣南縣楊柳井公社重名,后更名柳井人民公社。 1984年,更名為新發(fā)寨彝族鄉(xiāng)。 1987年,更名為新發(fā)寨行政村。 2000年4月,更名為新發(fā)寨村民委員會至今。 |
1963年前,屬馬關縣,后屬文山縣。 1949年前,為景新鄉(xiāng)(后改車柳鄉(xiāng))。 1950年屬古木區(qū),為楊柳井行政村。 1953年為楊柳井鄉(xiāng)。 1958年為楊柳井人民公社。 1962年為馬白區(qū)的6個小公社之一。 1963年屬古木區(qū)。 1966年為楊柳井人民公社。 1983年因與廣南縣楊柳井公社重名,后更名柳井人民公社。 1984年,更名為梅子箐彝族鄉(xiāng)。 1987年,更名為梅子箐行政村。 2000年4月,更名為梅子箐村民委員會至今。 |
1963年前,屬馬關縣,后屬文山縣。 1949年前,為景新鄉(xiāng)(后改車柳鄉(xiāng))。 1950年屬古木區(qū),為楊柳井行政村。 1953年為楊柳井鄉(xiāng)。 1958年為楊柳井人民公社。 1962年為馬白區(qū)的6個小公社之一。 1963年屬古木區(qū)。 1966年為楊柳井人民公社。 1983年因與廣南縣楊柳井公社重名,后更名柳井人民公社。 1984年,更名為三角地鄉(xiāng)。 1987年,更名為三角地行政村。 2000年4月,更名為三角地村民委員會至今。 |
1963年前,屬馬關縣,后屬文山縣。 1949年前,為景新鄉(xiāng)(后改車柳鄉(xiāng))。 1950年屬古木區(qū),為楊柳井行政村。 1953年為楊柳井鄉(xiāng)。 1958年為楊柳井人民公社。 1962年為馬白區(qū)的6個小公社之一。 1963年屬古木區(qū)。 1966年為楊柳井人民公社。 1983年因與廣南縣楊柳井公社重名,后更名柳井人民公社。 1984年,更名為奢都鄉(xiāng)。 1987年,更名為奢都行政村。 2000年4月,更名為奢都村民委員會至今。 |
1963年前,屬馬關縣,后屬文山縣。 1949年前,為景新鄉(xiāng)(后改車柳鄉(xiāng))。 1950年屬古木區(qū),為楊柳井行政村。 1953年為楊柳井鄉(xiāng)。 1958年為楊柳井人民公社。 1962年為馬白區(qū)的6個小公社之一。 1963年屬古木區(qū)。 1966年為楊柳井人民公社。 1983年因與廣南縣楊柳井公社重名,后更名柳井人民公社。 1984年,更名為界牌彝族鄉(xiāng)。 1987年,更名為界牌行政村。 2000年4月,更名為界牌村民委員會至今。 |
1963年前,屬馬關縣,后屬文山縣。 1949年前,為景新鄉(xiāng)(后改車柳鄉(xiāng))。 1950年屬古木區(qū),為楊柳井行政村。 1953年為楊柳井鄉(xiāng)。 1958年為楊柳井人民公社。 1962年為馬白區(qū)的6個小公社之一。 1963年屬古木區(qū)。 1966年為楊柳井人民公社。 1983年因與廣南縣楊柳井公社重名,后更名柳井人民公社。 1984年,更名為斗咀鄉(xiāng)。 1987年,更名為斗咀行政村。 2000年4月,更名為斗咀村民委員會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