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當地壯民在龍窯潭(今羅波潭)畔建“姆老波”廟祭祀龍母,壯語“姆老波”讀為羅波,1947年成圩后取名羅波圩。[詳細] |
板龔附近有琴泉義學(今鳳林村委會新辦公大樓)人才輩出,被譽為“撫育鳳凰之林”而得名。[詳細] |
因原名圩陸,陸姓人始建得名,1947年圩場遷到羅波(今羅波圩)后慢慢不成圩,改名舊陸斡。[詳細] |
暮定原為暮定圩,始建于1929年,因多為板暮村人來此定居得名。1947年后不再成圩。村部于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遷往那界各屯而未改名。[詳細] |
因村民大多姓歐而得名。板,指村莊。歐,指姓氏。[詳細] |
民國時期設韋朗前、韋朗后兩個村,1952年與梁彭、石梁、崠梁三個村合設聯新鄉(xiāng),以聯合建新鄉(xiāng)之意取名。[詳細] |
傳清順治七年(1650)梁姓人在石山坡上建村,故名!笆骸敝噶盒杖嗽谑律辖ù。[詳細] |
民國設梁彭村,大梁、蘭彭各一字得名。[詳細] |
“布凌”是指古代有一個叫“特布”和一個叫“特凌”的先祖在此地建屯立園而得名。[詳細] |
因圩場后背山形似天馬行空,故名。[詳細] |
1958年設西邊大隊,因在崠邊大隊的西面而得名。[詳細] |
因上村、下村村民都姓黃,稱雙黃,諧音成尚黃。[詳細] |
民國時期設四陳村,以所轄岜下、可梨、上和、江那4自然村多姓陳取名。[詳細] |
民國時期設壇勒、四李二村,后合設壇李村,各取一字,取名為“壇李”。[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