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梁普通三年(522),析宕渠縣地設始安縣,屬梁州巴渠郡。 隋開皇十八年(598),改始安縣為賨城縣。 唐武德元年(618),復名始安縣。 天寶元年(742),改始安縣為渠江縣,屬鄰山郡。 北宋開寶二年(969),為廣安軍治。 元至元二十年(1283),升為廣安府,屬順慶路。 明洪武四年(1371),改府為州,屬順慶府。 清康熙六十年(1721),分設岳池縣,屬順慶府,廣安州為散州。 1913年,廢州府存縣,為廣安縣。 1935年,屬四川省第一行政督察區(qū)。 1949年12月,隸屬大竹專區(qū)。 1953年3月,大竹專區(qū)撤銷,改屬南充專區(qū)。 1993年8月,屬廣安地區(qū)。 1998年7月,撤銷廣安地區(qū),設立地級廣安市,廣安縣改為廣安市廣安區(qū)。 |
1961年,成立廣安縣大佛人民公社。 1967年,大佛人民公社更名為前鋒人民公社。 1984年,前鋒人民公社更名為前鋒鄉(xiāng)。 1992年,改設為前鋒鎮(zhèn)。 1993年7月,設立廣安地區(qū),廣安縣屬之。 1998年7月,撤銷廣安地區(qū)和廣安縣,設立地級廣安市,同時設立廣安市廣安區(qū)。 2013年2月,原廣安市廣安區(qū)分設為廣安市廣安區(qū)和廣安市前鋒區(qū)。 兩區(qū)以渠江中心主航道為界,渠江以東為前鋒區(qū),以西為廣安區(qū)。 |
唐武周萬歲通天二年(697),析南充縣、相如縣置岳池縣,治所在思岳池,屬劍南道果州郡。 唐開元二十年(732),治所遷至伏江里。 北宋開寶二年(969),隸廣安軍。 北宋咸平四年(1001)屬梓州路潼川府果州。 元至元二十年(1283),撤新明、和溪縣,并入岳池縣。 明洪武四年(1371),屬順慶府廣安州。 清康熙六十年(1721),復置岳池縣,隸川北道順慶府。 1912年,屬四川都督府。 1913年,屬川北道。 1914年,改屬嘉陵道。 1918年,四川軍閥割據(jù),屬第三防區(qū)。 1935年,屬第十一行政督察區(qū)。 1952年9月,屬四川省南充專區(qū)。 1968年,南充專區(qū)改為南充地區(qū),屬之。 1993年7月,設立廣安地區(qū),岳池縣為其管轄。 1998年7月,廣安撤地建市,岳池縣屬之。 |
秦屬巴郡墊江縣。 南朝齊時析墊江地于縣境始置漢初縣,屬益州東宕渠僚郡。 南朝梁大同中屬新興郡。 西魏恭帝三年(556),隸青居郡。 隋大業(yè)三年(607),屬涪陵郡。 唐武德元年(618),改郡為合州,治漢初縣。 元至元四年(1267),置武勝軍,旋改定遠州。 明嘉靖三十年(1551),縣治遷徙河西廟兒壩(今中心鎮(zhèn)),隸四川布政使司重慶府合州。 清康熙八年(1669),定遠縣并入合州。 雍正六年(1728),復置,隸川東道重慶府轄。 1914年,因與安徽省定遠縣重名,更名為武勝縣,屬四川省川東道。 1935年,屬第十一行政督察區(qū)。 1950年,屬川北行署南充專區(qū)。 1952年,屬四川省南充專員行署。 1953年6月23日,縣人民政府自中心鎮(zhèn)遷沿口鎮(zhèn)。 1978年,屬南充地區(qū)行政公署。 1993年7月,屬廣安地區(qū)行政公署。 1998年7月,廣安撤地建市,武勝縣屬廣安市。 |
南朝梁大同三年(537),置鄰水縣,唐武德元年(618),改名潾水縣,寶歷元年(825),并入潾山縣,大中元年(847)復置,北宋乾德二年(964),復名鄰水縣,元至元二十年(1283),并入大竹縣名鄰水鎮(zhèn),明成化元年(1465),復置鄰水縣,1949年12月21日,成立鄰水縣人民政府至今。 |
華鎣西周為巴國屬地,東周襲之。 秦為墊江、宕渠兩縣分轄。 漢、三國蜀漢、晉,仍屬之。 南朝梁代為石鏡、始安分轄。 隋朝因之。 唐為石鏡、新明、渠江三縣分轄。 鎣西新城為五代前蜀、后蜀、宋代因之。 元代為石照、渠江、岳池分轄。 明代為合州、廣安州、岳池縣分轄。 中華民國(1912-1949)時期,仍襲之。 1952年,合川縣的慶合鄉(xiāng)劃歸岳池縣轄;從此后,華鎣為岳池、廣安兩縣分轄。 1978年11月10日,成立華鎣工農示范區(qū)(縣級)。 1979年10月5日,改華鎣工農示范區(qū)為華云工農區(qū)(縣級)。 1985年2月4日,撤銷華云工農區(qū),設立華鎣市(縣級)。 1993年7月2日,成立廣安地區(qū),華鎣市由南充地區(qū)劃歸廣安地區(qū)管轄。 1998年7月31日,撤銷廣安地區(qū)成立廣安市,華鎣市則為省直轄縣級市,由廣安市代管。 華鎣市市治地鎣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