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公安縣各鄉(xiāng)鎮(zhèn)地名由來

公安縣各鄉(xiāng)鎮(zhèn)地名由來

  據(jù)傳該處早先屬洞庭湖尾,南來的糧船多在此?科鹭,故稱“米船溝”。后因不斷淤積,長江河道變遷,江北荊州及沙市的不斷發(fā)展,這里成為通往荊、沙的行人和車輛過江埠頭,因而改稱埠河。 [詳細(xì)]
  據(jù)清同治十三年(1862)《公安縣志》卷一地輿志記載斗湖堤“堤形如斗,邑之巨障”,因其臨近傍湖筑堤御水而得名。 [詳細(xì)]
  清光緒年間,夾竹園南北兩端有朱、李兩戶人家,相距約三里,各有一片竹園,后來,兩個竹園之間形成一個集市,人們便把這個集市稱作夾竹園。 [詳細(xì)]
  據(jù)同治十三年《公安縣志》記為“茶船口”,后因此地有一黃土小山崗,崗下有一溪溝,自西向東,全長1.5公里,故更名為溝陵溪。1919年,此處修建了一座雙剅口閘,故稱“閘口”。 [詳細(xì)]
  藕池鎮(zhèn)以“池多盛產(chǎn)蓮藕”而得名。 [詳細(xì)]
  以最早在這里居住居民的姓氏和商鋪命名。建國前三十年左右,這里圍一片荒地,蘆葦叢生,有數(shù)家楊姓居民,在江北渡口旁開設(shè)了一家雜貨鋪和肉鋪,逐漸形成集鎮(zhèn),因此得名。 [詳細(xì)]
  清光緒年間,有個毛三婆駕渡稱為毛三婆渡口,后因漁民曹某在渡口施麻籇捕魚多而改稱麻籇渡口。后來簡稱麻籇口。最后因為“籇”字少見,去掉“籇”字“竹”字頭,寫成麻豪口。麻豪口鎮(zhèn)由此得名。 [詳細(xì)]
  黃山頭之稱始于漢朝,據(jù)隋書地理志稱:“安鄉(xiāng)有黃山,山陽屬安鄉(xiāng),山陰屬公安,土石皆黃,故名”。1952年前集鎮(zhèn)在山北頭的虎渡河畔,1952年南閘建成,集鎮(zhèn)南移兩公里多,即今正在黃山腳下。 [詳細(xì)]
  明朝時期,從港關(guān)以下松東河原是一條小溪,溪東住著幾戶姓孟的農(nóng)民,故名孟家溪。清道光后期,楊湖口市民避水患,不少住戶一夜搬遷至此,人們說是一夢中搬來的集鎮(zhèn),曾寫成“夢溪”。也稱“溪地”。公安縣孟家溪鎮(zhèn),也稱孟溪,是一個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鎮(zhèn),明朝時已有這個地名,三袁的詩文中就常出現(xiàn)“孟溪”二字地名。 [詳細(xì)]
  南平鎮(zhèn)原名唐家崗,漢與三國時屬南郡,晉時改為南平郡,公元761年廢郡,925年后,唐、宋時,荊州節(jié)度高季興稱南平王,建南平國都于江陵,本地屬南平國轄地,本地以“南平”命名,皆因沿襲古時地名,郡稱國號長期習(xí)慣便然。 [詳細(xì)]
  章莊鋪稱謂始于明朝,富人章子焱樂善好施,在自家莊院的西南修有一為貧民接荒時的“施粥鋪”,打這以后,當(dāng)?shù)厝说霓r(nóng)副產(chǎn)品在此交流,榨房、染坊、鐵匠鋪在此匯集,形成了集貿(mào)街道,章老人過世后,當(dāng)?shù)厝藶檎蔑@其善德,故稱此地為“章莊鋪”。由此得名。 [詳細(xì)]
  相傳舜帝南巡,途徑此地,后世立寺紀(jì)念,名為虞萬寺。清同治年間,松滋江堤潰口形成松西河,江水東沖,與虞萬寺東的祝家河匯流形成深潭,寺前一對石獅被大水卷入潭中,石獅子入水口,故稱“獅子口”。 [詳細(xì)]
  相傳舜帝南巡,娥皇、女英二妃追尋于洞庭,后二妃溺水湘江,魂游洞庭,翠竹為之傷悲,一夜間,竹莖上血淚斑斑。于是,人們稱莖上有血色淚痕的竹子為“斑竹”。這里生長斑竹的水垱稱“斑竹垱”,遂成地名。 [詳細(xì)]
  清同治九年(1870),松滋朱家埠河堤潰口后,有毛家浩在此開茶館;隨之有湖南竹木客商和宜昌等地的山茶、水果商來此開行設(shè)店,逐漸形成集鎮(zhèn),故名毛家港。 [詳細(xì)]
  清朝年間,甘氏人家在此開設(shè)雜貨鋪,并建有“甘家祠堂”。后逐步形成集鎮(zhèn),因此得名甘家廠。 [詳細(xì)]
說明:數(shù)據(jù)源自網(wǎng)絡(luò),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