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diǎn)推薦 > 翟坡鎮(zhèn)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翟坡鎮(zhèn)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據(jù)劉氏墳碑載:“明初,劉氏從山西洪洞縣遷出至輝縣褚丘沙溝澗不久又遷此,”借用村東任旺村名,名劉任旺。明永樂年間高姓從本縣東南十里地坡村轉(zhuǎn)遷此,據(jù)高氏祠堂碑記載,高姓在村北關(guān)帝廟處定居,名高辛莊。原劉任旺,亦稱后任旺。民國初年,高姓人丁興旺,戶大人多,改稱高任旺,劉任旺漸消失。
據(jù)李氏族譜、碑文載:“明洪武初,李姓從山西洪洞遷出,先至汲縣西北郭家坡,萬歷年間轉(zhuǎn)遷此處!泵钚⊥,俗名李拐,亦稱任旺莊。1934年改稱李任旺。
宋代,有楊姓在此居住,名楊家莊。明初,段姓在村西北官路邊定居,名小段莊,亦稱段任旺。清末,段姓遷此,以楊家莊的“楊”字和段任旺的“任旺”兩字,定村名楊任旺。
明洪武年間,任姓遷此。永樂時(shí),于庚子年(1420)征為左論德恭贊軍務(wù),后歸里隱居扎營(清道光十二年(1832)《任氏族譜》序),改稱任家營。因村小,又叫任小營。
明初,牛姓遷此,沿用村東任旺村名。明萬歷年間牛姓為富戶,改村名為牛任旺。
原名野虎林。1958年人民公社時(shí),村辦托兒所為全國先進(jìn)單位,寓意紅色接班人,培養(yǎng)人才的地方,更名紅林。
唐代,村南有大水泊,翟姓在泊北居住,故名北翟泊。明代演變成北翟坡。
據(jù)清雍正間碑載:唐為嘉平鄉(xiāng)。后韓姓居土崗(亦稱古沁河堤)東頭。名崗頭。
明初,唐指揮使,閻百戶在圣國寺(今村西)東扎營,王百戶在寺西北扎營,統(tǒng)稱百耕營。后寺東的稱東百耕營。清末,將“百”字改為“北”字,稱東北耕營。民國時(shí)簡稱東營。
明洪武年間在此地扎營屯田,名百耕營。明正德元年(1506)因此營在圣國寺西北,改名西北耕營。民國初簡稱西營。
宋時(shí),周姓居此,名小周莊。明初,王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居住在村北邊,又名王家莊,后漸成一村。清初,名周家莊。清宣統(tǒng)元年(1909),改為周王莊。
宋代,黃河、沁河發(fā)洪水,沖來一石佛,得名宋佛。明末,因與南邊一村重名,此村較大,故改名為大宋佛。
宋代,黃、沁河發(fā)洪水,沖來一石佛,故名宋佛。明末,因與北邊一村重名,此村較小故名小宋佛。
明洪武年間吳、魏二姓遷此,居廟西大堤下,以河北為陽,故名大陽堤。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筑北平至漢口鐵路時(shí),鐵路從村中穿過,將原大陽堤分為東、西兩部分,此村居西,故名西大陽堤。
明洪武年間魏姓遷此,以河北為陽,名大陽堤。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筑北平至漢口鐵路時(shí),鐵路從村中穿過,將原大陽堤分為東、西兩部分,此村居?xùn)|,因東邊已有東大陽堤,故改名中大陽堤。
說明:數(shù)據(jù)源自網(wǎng)絡(luò),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