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萬歷二十一年(1593),劉姓從山西省洪洞縣遷居此地,發(fā)展成村,因村西邊有一條河,河上南北相距不遠(yuǎn)有兩座小橋,故名劉雙橋。 |
宋紹定三年(1230),此地駐扎過軍營,后逐漸從外地遷來部分村民,因村莊比較長,當(dāng)時,大部分村民還有習(xí)武的習(xí)慣,起村名為“長武營”,后演變成常武營,故名。 |
明末,屈姓一族人從山西洪洞縣遷此,繁衍發(fā)展,成為村莊,故名屈莊。 |
明萬歷十九年(1591),龐姓一族從山西省洪洞縣到此定居,后因人員發(fā)展較快,在此村建起一個小集,故名龐集。 |
原名清河村,因河流名稱得名。明末,李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在村頭清水河上修建一座橋,村名更改為李橋,故名。 |
明弘治三年(1490),從扶溝縣崔橋鄉(xiāng)毛寨遷此幾戶毛姓人家,發(fā)展成村,取名毛莊。后因在村西清水河上修一座橋,故更名毛橋。 |
明末,陳氏家族從山西洪洞縣遷移到西華縣城郊。清康熙年間,陳氏一族人又往北遷到距縣城20千米處定居,此地原名李莊,由于黃河水泛濫,李莊被湮沒,靠近李莊這條河淤塞半截,村莊新建在淤塞的半截河之上,故名半截河。 |
清康熙年間,薛進(jìn)福兄弟二人由山西省洪洞縣遷移到此定居,后家業(yè)興旺,發(fā)展成村,蓋起高樓一所,因村民皆姓薛,故名薛樓。 |
南宋末年,從太康縣城西20千米處的灣趙村遷出趙姓一族人,遷至距西華縣城北18千米處定居。因村民多為趙姓,村子較大,取村名大趙莊,后演變?yōu)榇筅w,故名。 |
明初,來氏兄弟三人,從山西省洪洞縣向黃河中下游遷徙,其中來氏老二于西華縣城北二十余里處安家落戶,發(fā)展成村,因當(dāng)時村東有一片洼地,故名來洼。 |
明中期,山西省洪洞縣姓徐的一族人遷到西華縣城北20公里處定居,取村名徐莊,后因當(dāng)?shù)亓?xí)俗,以姓氏加口語“那”命村名,演變?yōu)樾炷,故名?/div> |
明代,林氏家族從山西洪洞縣遷到西華縣城北25公里處定居。林氏家族勤勞為本,家景興旺,發(fā)展成村,有幾戶人家蓋起幾所小樓,故名林樓。 |
明末,從山西省洪洞縣遷此幾戶紅爐打鐵人家,取村名叫“鐵爐布”。后又從馬王村遷此村幾家人,村人改名為“后到”,因“到”與“套”發(fā)音相近,又演變?yōu)椤昂筇住,故名?/div> |
明代,一個名叫李玖的人,率先攜家眷遷居于此,后人口增多形成村落,得名李玖。 |
清初,有李姓兄弟二人在此開了兩個雜貨鋪,一個在前邊,一個在后邊,俗稱“前鋪?zhàn)樱箐佔(zhàn)印,后發(fā)展為兩個村莊,由于村人都姓李,分居兩村,又改稱前鋪李、后鋪李,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