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燈明寺鎮(zhèn)各村地名由來

燈明寺鎮(zhèn)各村地名由來

  “燈明寺”建于金大定年間,明宏治十年重修。據(jù)周氏族譜記載:明洪武年間,周氏祖先從武清縣射獵來此定居,即以寺名為村名。(寺院清時已毀。)現(xiàn)分東燈、中燈、西燈三村。 [詳細(xì)]
  “燈明寺”建于金大定年間,明宏治十年重修。據(jù)周氏族譜記載:明洪武年間,周氏祖先從武清縣射獵來此定居,即以寺名為村名。(寺院清時已毀。)現(xiàn)分東燈、中燈、西燈三村。 [詳細(xì)]
  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一位姓于的由山東即墨縣遷此定居。因在燈明寺的東邊,故稱東于莊?谷諔(zhàn)爭時期,于一九三八年八月三十一日,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dǎo)下,東光縣抗日民主政府在該村誕生。 [詳細(xì)]
  “燈明寺”建于金大定年間,明宏治十年重修。據(jù)周氏族譜記載:明洪武年間,周氏祖先從武清縣射獵來此定居,即以寺名為村名。(寺院清時已毀。)現(xiàn)分東燈、中燈、西燈三村。 [詳細(xì)]
  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馬姓從山東即墨縣遷居于此。同來馬姓兩家前后分居,該村在后,故稱后馬莊。 [詳細(xì)]
  馬家院是由賈莊、許吳莊、馬家院、戈家院四個小村組成。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賈、許、吳三姓由山東即墨縣遷此建立賈莊和許吳莊。馬家院是東光馬姓地主的佃戶;戈家院是戈辛地主的佃戶院子。在明、清兩代因馬姓有權(quán)勢,四村對外統(tǒng)稱馬家院,沿用至今。 [詳細(xì)]
  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孫卜材遷此建村,名孫博材莊,后簡稱孫博莊。 [詳細(xì)]
  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于、張兩姓分別從山東即墨縣和山西洪洞縣遷居于此。因于姓來的比張姓早,故按于姓取村名于達(dá)莊。 [詳細(xì)]
  明永樂年間,曲姓祖先在朝為武官,授屯牧田于瀛渤之間,因而在此定居,以姓氏取村名曲莊,F(xiàn)更名為東曲莊。 [詳細(xì)]
  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王姓由山東即墨縣遷居于此。原來這里有個小村叫安遷戶。安姓己絕嗣,村前有安家墳,地處交通要沖,四通八達(dá),故取村名為安達(dá),為區(qū)別于小安達(dá),故稱大安達(dá)。 [詳細(xì)]
  明朝末年(約300年前),大安達(dá)王姓有一支人搬到這里另建新村。取名小安屯。 [詳細(xì)]
  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馬姓從山東即墨縣遷居于此。因同來馬姓兩家前后定居,該村在前,故稱前馬莊。 [詳細(xì)]
  明永樂二年(公無1404年),于姓從山東即墨縣遷此建村定居,取名于莊。因村北己早有一于莊,故稱南于莊。 [詳細(xì)]
  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李姓祖先從山東即墨縣遷此定居。因思念家鄉(xiāng),故取村名為“李想家”,后演變李相家。 [詳細(xì)]
  曹姓祖先居大單公社偏坡營,因男人早死,老祖母搬到大邢莊娘家居住。后曹姓因救火有功,邢家賞地一塊,建立新村,取名小邢莊,F(xiàn)更名為東小邢。 [詳細(xì)]
說明:數(shù)據(jù)源自網(wǎng)絡(luò),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