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鎮(zhèn)人民政府駐傅家屯而得名。 [詳細(xì)] |
1956年農(nóng)業(yè)合作化時期建四合鄉(xiāng),以駐地四合村得名。以后在各段歷史沿革過程中均以“四合”二字命名,如四合人民公社、四合鄉(xiāng)、西河鎮(zhèn)、四合鎮(zhèn)至今!八暮稀睘閳F(tuán)結(jié)和氣之意。 [詳細(xì)] |
以前駐地朝陽堡得名。 [詳細(xì)] |
古榆樹原在老街基處,那里有一顆古老的榆樹而得名,1933年,東遼河漲水將老鎮(zhèn)堆掉后建現(xiàn)今住所,仍沿用老地名。 [詳細(xì)] |
最早源于唐代時期,七家子鎮(zhèn)所在地當(dāng)時還是一片蠻荒之地,有一群蒙古族牧民來到這里過著游牧生活,后來有七戶人家在此地定居下來,便稱為七家子屯,七家子屯始終是這一地區(qū)的政治文化中心,由原來的一個小屯子演變成現(xiàn)在的一個比較繁榮的城鎮(zhèn)。 [詳細(xì)] |
以駐地命名,東嘎原名嘎轄,系蒙古語,據(jù)傳說是“屯”的意思,因與長發(fā)鄉(xiāng)的嘎轄重名,所以加冠為東嘎轄,簡稱東嘎。 [詳細(xì)] |
其名稱因四面城境內(nèi)古城安州府而得名,距今1000余年。 [詳細(xì)] |
本地區(qū)雙井村以前有兩口大井,1958年成立雙井人民公社,以政府駐地雙井村“雙井”命名。 [詳細(xì)] |
清嘉慶前此地?zé)o人煙。因來往行人于此過河,漸成渡口。清嘉慶七年(1802)奏準(zhǔn)墾荒,山東、河北移民至此成村落。以地瀕遼河?xùn)|岸,帆船沿河上溯三江口,順至營口,亦名通江子,又稱同江口。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辟為商埠。逐改為通江口鎮(zhèn)。 [詳細(xì)] |
嘉慶年間有滿族張、田、齊、崔四姓首居此地,墾荒占地,繁衍生息,故稱四家子,但后另有四家來此居住在附近,今新河村,隨改稱為大四家子。 [詳細(xì)] |
最早在此處有一車點(diǎn)店,就是行人住宿的客棧,據(jù)說是一曲姓人開的,取名曲家店。 [詳細(xì)] |
1961年建十八家子鄉(xiāng),以駐地十八家子命名。 [詳細(xì)] |
以附近太平溝為名,取“平安太平”之意。 [詳細(xì)] |
下二臺名稱來自清嘉慶年間,沿柳條邊設(shè)有九個臺,分為上九臺和下九臺,此處為下二臺。 [詳細(xì)] |
因平安堡火車站得名。 [詳細(x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