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陽峪鎮(zhèn)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陽峪鎮(zhèn)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陽峪村位于梁山北支(即陽峪嶺)之南兩道土梁之間。山之南為陽,山之谷為峪,故得名陽峪。據《相法祠》碑文記載:“陽峪當奉天北三十里,古巨鎮(zhèn)也!碧茣r,此地是長安通往西域交通大道必經之處,商旅來往多于此停息。清初,縣北通甘涼大道之官路鋪設三處,陽峪即是最后一處,入永壽界。清嘉慶以后,交通要道轉移,街市逐漸凋敝,后廢鎮(zhèn)為村。
此地在明、清時,位于西安、咸陽一帶赴甘涼大道上,繼馮市鎮(zhèn)設店以后,此地又建騾馬大店,故名新店。
清代中葉,因祝姓聚居此地,得名祝家堡村。
該村位于乾縣縣城東北清涼山西腳下。清涼山,古時建有清涼寺一座,寺院內有明萬歷年間鐵鑄大佛象一尊,故名鐵佛寺。鐵佛寺至今仍聞名遐邇。鐵佛為古絲綢之路要鎮(zhèn),也是乾縣北部重要的農貿集市。
唐朝時期,任姓村民居于鐵佛寺西北低凹處,故當地群眾叫任家洼村。
南陵村(片村)位于政府駐地正南,原屬十里土橋之范圍。包括各以其姓氏得名的張家、吳家、師家三個自然村。因村址在唐僖宗靖陵西側,靖陵當地人稱南陵(以在鐵佛寺之南),村以其名而得名。
唐代建乾陵陵園時,以此地土質好,燒出的磚瓦質量高,得名好窯土。經歷若干年,字的音、形、義傳訛轉化,群眾呼之后窯頭。民國時,村名雅化,以美好愿望,更名為太平嶺。
宋代時期,陳姓居住于鐵佛寺西南地勢低凹之處,故名陳家洼。
田姓人居位于梁山東支地勢低凹之處,故名田家坳。
以區(qū)域內居民點百虎門(現為“白虎門”)、三福寨各取村名一字,賦百家幸福之含義。
據當地群眾座談:五代時,歷事唐、晉、漢、周,曾任六個皇帝的宰相馮道,于后周世宗顯德元年(954)病逝后,埋于此地,其冢在今馮北大隊中間。此地建村后,故以姓而得名馮氏堡。清《乾州志稿》記:“此地北近邊界,泔河自后環(huán)繞而出其左、扼塞據馮險,當商路之要衡,為正北之雄鎮(zhèn)!惫艜r,為商旅赴甘涼大道必經之地。以后西蘭公路又從此通過,商旅頻繁,市場活躍。因此,明代以后,起名日馮市鎮(zhèn),一直沿稱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