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清水河鄉(xiāng)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3]

清水河鄉(xiāng)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3]

明洪武年間,閻氏始遷祖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老鴰窩遷至此,因村前有關帝廟,命名為閻廟。明末閻廟、張?zhí)、李閣三村合并為閻廟。
明萬歷三十五年(1607),李氏始遷祖由山西洪洞縣遷至河北霸州,清康熙三年(1664)遷此建村。因處道路四通八達之地,故名路家莊,簡稱路莊。
明洪武年間,王氏始遷祖由山西洪洞縣遷至北京王家胡同,后遷至現(xiàn)侯廟鎮(zhèn)西堿場村,最后遷至現(xiàn)址取名王雍樓。民國時期因口音之誤,呼為王英樓。
明初,孫氏始遷祖由山西洪洞縣遷至河北霸州,后由霸州遷往現(xiàn)址。原名壩頭孫莊,后改名孫莊。
豐劉程為豐堌堆、劉莊、程莊三個農(nóng)村居民點的合稱。為便于管理,豐堌堆、劉莊、程莊合并成立豐劉程行政村。
明洪武二十年(1387),王氏始遷祖由安徽靈壁縣遷至陽谷縣城南紅廟(今山東陽谷縣李臺鎮(zhèn)王申樓)。明弘治元年(1488)再遷至此地,繁衍生息形成集市,故名王家集。清初,前傅樓張氏遷王家集村前,取名為前莊。為方便區(qū)分,按前、后位置將王家集和前莊分別更名為后王集、前王集。
明洪武二十年(1387),王氏始遷祖由安徽靈壁縣遷至陽谷縣城南紅廟(今山東陽谷縣李臺鎮(zhèn)王申樓)。明弘治元年(1488)再遷至此地,繁衍生息形成集市,故名王家集。清初,前傅樓張氏遷王家集村前,取名為前莊。為方便區(qū)分,按前、后位置將王家集和前莊分別更名為后王集、前王集。
明洪武年間丁氏始遷祖由山西洪洞縣遷至山東陽谷縣城北,后遷此居住建村,命名丁莊。明洪武年間李氏始遷祖由山西洪洞縣遷居陽谷縣城北冉廟,后又遷居此處韓莊,李姓人易名李莊。兩村合成丁李莊。
明初,張氏始遷祖由山西洪洞縣遷居陽谷縣城南十八里建村,名為“張莊”。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山東壽張縣(今山東陽谷東南)縣民王倫領導的農(nóng)民起義,為避戰(zhàn)亂,張姓遷村至今址,仍名“張莊”。1983年地名普查時,因重名更名為“和平張莊”。
明成化年間,傅氏始遷祖從山東聊城遷居此地定居,村民崇尚和睦相處、與人為善、共享太平,周圍村莊稱之為“人之善良,村為太平”,故取村名“太平莊”。
明洪武年間,郭氏始遷祖從山西洪洞縣遷至此地定居,取名郭莊。因與今孫口鎮(zhèn)郭莊重名,1983年更名為西郭莊。
原名寄家?guī)X。據(jù)漢光武帝劉秀稱帝前,在今河北被王朗部戰(zhàn)敗,南逃時路過此地.該地為一山嶺,其將盔甲寄于此,得名寄甲嶺;后因“甲”與“家”諧音,演變?yōu)榧募規(guī)X。演為今口口相傳之名“嶺子上”。明洪武元年(1368)申氏始遷祖由山西平陽洪洞縣師村遷至陽谷縣安樂鎮(zhèn),后遷至寄家?guī)X,因申姓人多,稱為申家莊,簡稱申莊。
說明:數(shù)據(jù)源自網(wǎng)絡,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