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上院村、下院村、中古交村合并,新村命名為古交村。 |
因橋西村、中社村合并,新村命名為三林鎮(zhèn)村。 |
始建于元,當時各村常以中社為中心,集會進行祭祀活動。本村位于中社之南,故名南社。1981年1月,因同縣一名兩村,命改為翠嶺村,因地處翠鳳嶺東麓,系以地稱名。 |
此處古代建有百里王的王子墳,故名王村。又因此地以產(chǎn)桃聞名遐邇,故俗稱桃兒王村。 |
相傳,隋末李世民百里屯兵時,曾在此下船過宿,故名下船莊。俗稱下船頭。 |
原名蘇村,系因蘇家定居于此而名。相傳該村始建于北宋,初居堡,后移出。因同縣一名三村,以方位定名。 |
晉公子重耳(后為晉文公)因逃國(前655),途徑此地,馬不能繼續(xù)行走,曾留馬及養(yǎng)馬人于此,遂名王馬。后又以方位分為二村,因位于北,故稱北王馬。 |
晉公子重耳(后為晉文公)因逃難(前655),途徑此地,馬不能繼續(xù)行走,曾留馬及養(yǎng)馬人于此。遂名王馬。后又以方位分為二村,因位于南,故稱南王馬。 |
村南原有自流泉涌出,泉邊曾建水磨,水流騰空似輪,故稱輪泉,村以泉名。明前,改名龍泉,新中國建立后,因地下水位變遷,此泉已干涸。 |
原名蘇村,系因蘇家首墾定居于此而名。辛亥革命后,因同縣一名三村,以位定名中蘇村。 |
原稱斜口,因村居斜路之口而名,明天順五年(1416),靈邱王朱榮順率族徙此后改稱朱家莊。明隆慶三年(1569),朱府遭貶廢爵,取永遠豐收之意,改朱家莊為永豐莊。俗稱南莊子。 |
南古交、中古交、北古交總稱古交。相傳,古水從南古交澆田之后分為兩支,取古水之交,或古水澆田之意,故名古交。該村位于古交的北部,故名北古交。 |
居民原住上堡,后因吃水困難,遷移到此,因遷村在明初夏歷辛亥年(1317),遂改稱辛堡。 |
因村內(nèi)街巷全為丁字形,故名丁村。 |
明稱劉村,以劉家居多而名。清光緒年間(1875),因聚落擴展,區(qū)劃為兩村,居高者稱為上甲,居低者稱為下甲,上世紀八十年代在村內(nèi)古井中打撈出清代上甲村公章一枚可為證。后因外省逃荒者遷入下甲村產(chǎn)生分歧,分為兩個行政村,上甲改稱北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