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許鎮(zhèn)鎮(zhèn)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2]

許鎮(zhèn)鎮(zhèn)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2]

建村時引用孟莊“文昌閣”廟名“文閣”命名;因在文革時期運用簡化字,將“閣”字簡化為“各”;到2008年由于人為原因,將“各”字重新更改為“閣”,故而得名文閣村村民委員會。
該地名來源于其境內湖泊,因其境內的奎潭湖曾是南陵首任縣令周瑜訓練水師的重要場所,其中有7個島嶼,似魁星散布,后因有村民居住于此,建立村莊,故而得名奎湖村。
傳說古時有金姓曾在此地建有一坐閣樓,村以其為名,故而得名金閣村。
因地處茆河(舊稱,現(xiàn)稱資福河),故稱茆。舊時太豐有三街:馬元、金閣、茆嘴,亦稱集鎮(zhèn),故謂鎮(zhèn),后合稱為茆鎮(zhèn)。
因村內一口塘,名為鄭家潭,以潭名村,故而得名為鄭塘村。
六百多年前的明代初期為當?shù)毓賳T牧馬的養(yǎng)馬場所,占地百畝,即為馬園,后改為馬元村。
唐朝年間武皇帝當政,在金陵有一支李姓人氏為躲避追殺,一路逃亡,為了逃避官兵的追殺,躲進了蘆葦灘的蘆葦中(也就是現(xiàn)在的保沙圩),后由于生存,翻過一河來到一湖邊安居下來。取名十八姓村;后因靠近官府太近,特向東遷至青弋江畔定居,并隱姓埋名,在此期間他們挑圩筑埂,在此安居耕作,幾十年后武皇帝死后,該支李姓人認祖歸宗,乘船回金陵,將所有的耕地及東西留給了當?shù)氐陌傩,百姓為了紀念他們,故將此處叫作李村。
華林村由原華民村和古林村合并而成,而華民村有一片湖,名華子蕩,湖上蘆葦飄蕩,由此取名華民;古林村由萬里陶居民點的古林庵取名。兩村合并后各取一字,故而得名華林村。
一說清朝年間,外甥去荀氏舅舅家去拜年,因其到舅舅家很早,舅舅尚未起床,就讓外甥朝他馬靴跪拜,外甥深感羞辱,回家后召集十八名身強力壯石匠,在荀家宅基地北面河堤上新建一座斗門,據說斗門建立不久荀氏家族便遭遇不幸,家道中落,人稱該斗門為“北斗門”,村因而得名為北斗村;二說金閣、茆鎮(zhèn)、北斗三行政村有約5.33平方千米的水面,由此北斗排出,因斗門方位正北,故名北斗門,村以為名。
原屬許鎮(zhèn)公社民合大隊的一部分,序號為一,故名民一大隊,后改名為民一村。
因其是由原民二村和龍?zhí)洞搴喜⒍鴣,故而得名民合村?/div>
因其位于東塘圩東南方向,又原東一大隊和東二大隊合并而成,故而得名東聯(lián)村。
東塘圩境內分為上東塘、下東塘,上東塘有東一、東二、東三,下東塘有民一、民二、民三,東三村位于上東塘圩的西南部,從東到西,故而得名東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