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王氏家譜》記載,明萬歷十九年(1591)王氏分居到此,人多家大為防盜把村圍筑起土寨,又因王姓較多,取村名王寨。 |
明朝崇禎八年(1635)郭姓從郭老家分居此地,因前有一郭寨,故取村名后寨。 |
明弘治九年(1496)丁姓遷此建村居住,后人丁興旺,故取村名丁莊。 |
明朝洪武十七年(1384)吳姓遷此建村居住,因村莊較大、人多,故取村名為大吳。 |
明萬歷六年(1578)郭姓分居至此,后成富戶,有土地二千余畝,在村四周筑起高大寨墻,遠(yuǎn)近皆知,村民呼此村為大郭寨,后演變成郭寨。 |
原名田家營。清順治元年(1644)從北大吳村搬來一人叫吳振崗,時(shí)間長久,田姓、孫姓絕戶,吳姓改村名為吳振崗。 |
方圓都是茅草地,村南有一寺廟,是茅草蓋的,四方人皆稱茅草寺,后演變?yōu)椴菟隆?/div> |
據(jù)《王氏家譜》記載,明萬歷十九年(1591)王氏分居至此,當(dāng)時(shí)村東有座古廟,廟里供奉的是“財(cái)神爺”,為圖吉利,取名增福廟。 |
明弘治十六年(1503)張姓遷此居住,因緊靠鐵底河,取名河沿張。 |
王氏家族原居山東省棗林莊,明洪武年間王氏兄弟二人遷居太康縣馬蓬村,后因王姓人丁興旺,村落較大分前、后兩個(gè)莊,傳來祖立瑩于臥虎之地,有平地不養(yǎng)虎俗語,故居北的莊稱為后坡,居南的莊稱為前坡。 |
是李姓從外地分居而來,住在前廟村北,久而久之人們?nèi)〈迕麨楹髲R。 |
王氏家族原居山東省棗林莊,明洪武年間王氏兄弟二人遷居太康縣馬蓬村,后因王姓人丁興旺,村落較大分前、后兩個(gè)莊,傳來祖立瑩于臥虎之地,有平地不養(yǎng)虎俗語,故居北的莊稱為后坡,居南的莊稱為前坡。 |
明萬歷十一年(1583)余姓遷此建村居住,因處在前廟和后廟之間,故取村名余園。 |
明代皇帝朱元璋之子燕王帶兵北去,時(shí)至天下大雨,無法行走,便在此安下莊寨,取村名壩王。后人眾分居,前村為前壩王,后村便為后壩王。 |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任姓遷此定居取名任屯。后任姓絕嗣,王、李姓遷此居住,但村名仍為任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