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申橋鄉(xiāng)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申橋鄉(xiāng)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南宋,舒、劉二氏建村,稱舒劉莊,后劉氏衰敗,舒氏發(fā)跡建樓房,遂稱舒樓,1950年后稱今名。
漢建明亮寺,清嘉慶年間重修時,反其意易今名。清咸豐年間,周圍48村富豪集資扒廟筑寨,搬遷于內(nèi),聚落成村,村以寺名。
明崇禎年間安氏自今睢縣避難至此,初名安莊。后建洪山廟,村以廟名。清代廟廢易名安廟。
宋代王仲生自今河北逃難至此,初名王莊。后建樓房,易名王樓。1934年高占魁自今李原鄉(xiāng)高莊遷入,后為望族,更今名。
明代王天從山西移民至此,初名天王莊。明崇禎年間孟氏自山東鄒縣避亂流落于此,靠王天莊建村,初名孟莊,后蓋樓房,易名孟樓。1913年二村遭土匪縱火焚燒,后并為一村,統(tǒng)稱孟莊。1981年更今名。
清康熙年間袁氏自今伯崗鄉(xiāng)袁莊分居于此,并建樓房,初名袁樓。清咸豐年間筑寨,易袁樓寨,因其位于袁樓寨東部故名袁東。
明代呂氏建村,初名呂莊。清中葉,建呂家祠堂,更名呂家堂,簡稱今名。
清代,吉氏攜四子自縣城遷此,初名吉莊,后生齒大增,部分村民南遷里許建村,易今名。
明代,梁治國從山西移民至此,初名梁莊。后逢集市,易名梁家集,簡稱今名。
明代藺氏建村,靠鹿邑至太康交通路口開設店鋪,初名藺家店,后于此建泰山廟,孫氏、張氏靠廟定居,分別稱孫莊、張莊。清中葉三村連為一體,孫氏為望族。統(tǒng)稱今名。
清代,劉氏自今淮陽縣劉屯逃難流落至此,初稱劉莊。清乾隆年間建樓房,稱今名。
清代,今村北后祖莊村民分居三處,以其居中,故名中祖莊。
明永樂年間李書軌從山西洪洞移民至此,以擅長制作木梳,俗名木梳李。明嘉靖年間有村民南遷里許建村,遂稱后木梳李,簡稱今名。
原有洪山廟、陳香堌堆廟。清代,張氏自太康縣城南清泉村遷此,靠廟建村,初名洪廟。后逢集市,易名洪廟集,亦稱陳香集。清嘉慶十七年(1812)胡紀元流落于此,后為村中望族,遂易今名。
元代申氏建村,初名申樓。明代,張王二氏遷入,后張氏為望族,易名張申樓。明弘治年間村人王苞,德高望重,遠近聞名,遂改今名。
說明:數(shù)據(jù)源自網(wǎng)絡,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