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壩溝舊含北大溝壩、羅泉壩、南水溝壩、三水溝壩四個壩。 |
以駐地南鄰臨水河″張家南灣沙灘″而得名。 |
因駐″花寨兒堡″而得名;ㄕ,又稱″上花寨″,桃花盛開的寨子。 |
因處柳樹壩(俗名水磨溝)第一墩而得名。 |
原名“黃草壩”,因舊渠道“黃草壩”而得名;合作化初期,因建“永久農(nóng)業(yè)初級社”而改為永久村。1983年設(shè)下村民委員會。“永久”暨村民希望日子長長久久,故名。 |
舊名“大營門”,簡稱“營門”,因左宗棠扎營于此而得名。 |
明清時為沙子壩十二條水道末端的″東二分溝″,俗名″仰溝″,1955年11月建春光農(nóng)業(yè)合作社而改名。 |
因地處“泉湖公園”而得名。按:“泉湖公園”在清雍正年間通過整修、疏浚已向民間開放。1983年成立村民委員會。 |
因“水磨溝“橫貫其境東西而得名。有水磨作坊的水溝。按:水磨溝原名“柳樹壩”,明代中葉為解決城區(qū)居民米面加工問題而在城北的柳樹壩旁設(shè)置了多座水磨作坊,并沿用數(shù)百年。1956年因酒泉面粉廠投產(chǎn)而逐漸拆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