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拱墅區(qū)各街道歷史沿革

拱墅區(qū)各街道歷史沿革

街道辦事處成立于1954年8月,屬拱墅區(qū);1960年5月改名為拱墅人民公社湖墅分社;1963年恢復原名米市巷街道辦事處;1968年9月改名為米市巷街道革命委員會;1980年10月復名米市巷街道辦事處至今。

1954年8月,置茶亭廟街道,屬拱墅區(qū);1960年改稱拱墅人民公社大關分社,1963年復稱茶亭廟街道;1964年改名為湖墅街道,仍屬拱墅區(qū);1968年改為湖墅街道革命委員會;1980年恢復湖墅街道至今。

小河街道成立于1954年8月,其前身湖墅街道辦事處,屬拱墅區(qū)。

1960年為拱墅公社小河分社;1963年改為大關街道辦事處;1964年改稱為小河街道辦事處,屬拱墅區(qū);1968年8月更名為小河街道革命委員會;1980年恢復小河街道辦事處至今。

1983年9月,成立和睦街道辦事處,屬拱墅區(qū),至今未變。

街道成立于1954年8月,屬拱墅區(qū);1960年3月改名拱墅區(qū)人民公社拱宸橋分社;1963年恢復原稱;1967年改為拱宸橋街道革命委員會;1980年10月復名拱宸橋街道辦事處至今。

境內原為農田,1985年開始新建德勝新村、大關苑、東新關等居民住宅區(qū),1996年6月經市政府批準由前上塘鎮(zhèn)的大關苑管委會和米市巷街道的德勝新村管委會撤并而成大關街道辦事處,屬拱墅區(qū),名稱沿用至今。

秦至唐屬錢塘縣,宋至清屬仁和縣,民國初年屬杭縣芳林鄉(xiāng);1927年后屬杭州市湖墅區(qū)、第八區(qū);1949年5月屬拱墅區(qū);1952年建立上塘區(qū);1956年撤區(qū),潮王鄉(xiāng)與草庵鄉(xiāng)合并稱東新鄉(xiāng),皋亭鄉(xiāng)并入瓜山鄉(xiāng);1958年屬筧橋區(qū)管轄;1960年初,四維公社的瓜山管理區(qū)和筧橋公社潮王生產隊劃入拱墅公社;1961年7月撤銷拱墅公社,分設上塘、祥符兩公社,屬拱墅區(qū)管轄;1969年劃歸杭州市郊區(qū)管轄;1977年郊區(qū)撤銷,劃歸西湖區(qū)管轄;1983年劃歸半山區(qū)管轄,1984年8月改上塘公社為鄉(xiāng)政府;1990年2月屬拱墅區(qū)管轄;1994年撤鄉(xiāng)建鎮(zhèn);2006年5月,撤鎮(zhèn)設街道,名稱沿用至今。

解放初期稱祥符鄉(xiāng);1956年花園鄉(xiāng)、南肇和鄉(xiāng)、勾莊鄉(xiāng)合并成立祥符鄉(xiāng),屬杭縣;1958年初劃歸杭州市,同年11月改成三墩公社祥符管理區(qū);1960年與瓜山、潮王管理區(qū)合并成立拱墅區(qū)人民公社;1961年撤銷拱墅人民公社,建立祥符人民公社,屬拱墅區(qū);1969年1月劃歸杭州市郊區(qū);1978年郊區(qū)撤銷,改屬西湖區(qū);1984年5月改稱為祥符鄉(xiāng);1986年7月改名為祥符鎮(zhèn);1996年劃歸拱墅區(qū);2009年7月撤鎮(zhèn)設街道,改為祥符街道至今。

轄區(qū)自宋至清屬仁和縣。

民國屬杭縣四維鄉(xiāng)、義橋鄉(xiāng)。

1949年5月杭州解放,解放初期建有半山、獨城、康橋、義橋四個鄉(xiāng),屬杭縣四維區(qū);1956年合并為康橋鄉(xiāng);1958年杭縣撤銷,屬杭州市塘棲區(qū)管轄,同年下半年為康橋管理區(qū)屬四維公社管轄;1959年屬杭州市半山聯社管轄;1960年劃歸杭州市錢塘聯社四維公社;1961年從四維公社劃出成立康橋人民公社,劃歸杭州市拱墅區(qū)管轄;1969年劃入杭州市郊區(qū);1977年郊區(qū)撤銷,屬西湖區(qū)管轄;1983年12月劃歸半山區(qū)管轄;1984年7月改康橋人民公社為康橋鄉(xiāng);1985年7月改為康橋鎮(zhèn);1990年1月半山、拱墅兩區(qū)合并稱拱墅區(qū),屬拱墅區(qū);2010年12月撤鎮(zhèn)設康橋街道至今。

轄區(qū)自宋至清,屬仁和縣太平鄉(xiāng)。

1912年先后屬杭縣的皋城、留文、南賢、四維鄉(xiāng)。

1949年5月杭州解放,建半山、南山、獨城鄉(xiāng),屬杭縣;1956年屬杭縣康橋鄉(xiāng)和崇賢鄉(xiāng);1958年杭縣撤銷,屬杭州市塘棲區(qū),同年11月屬杭州市半山聯社四維公社康橋管理區(qū);1960年屬錢塘聯社;1961年7月屬拱墅區(qū)康橋公社;1980年5月新建杭州市半山區(qū),屬半山區(qū)管轄;1984年4月建立半山鎮(zhèn);1990年1月半山、拱墅兩區(qū)合并稱拱墅區(qū),屬拱墅區(qū)管轄�2010年10月撤鎮(zhèn)設街道,更名為杭州市拱墅區(qū)半山街道辦事處至今。

后梁龍德二年(922),吳越割錢塘、鹽官兩縣地各半及富春縣之長壽、安吉二鄉(xiāng)置錢江縣,縣治設武林門內梅家橋南,境域為錢江縣縣治所在地。

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改錢江縣為仁和縣,境域自此隸屬于仁和縣。

南宋紹興三年(1133)遷仁和縣治于招賢坊(今百井坊巷),境域成南宋臨安城的核心地區(qū)之一。

辛亥革命后隸屬于杭縣;1927年5月劃杭縣所屬之城區(qū)、西湖、會堡、皋塘、江干六區(qū)置杭州市,境域屬杭州市城區(qū)。

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市轄區(qū)劃為8個,境域屬第三區(qū)。

1949年6月建下城區(qū),境域屬下城區(qū)。

1954年8月設街道,名打枝巷街道,以境內古打枝巷得名。

1957年12月體育場路街道并入,名仍。

1960年4月改稱下城人民公社天水分社,以境內古天水橋得名。

1962年更稱天水街道;1968年稱天水街道革命委員會;1980年9月復稱天水街道。

2021年3月,杭州市行政區(qū)劃優(yōu)化調整,撤銷下城區(qū)、拱墅區(qū),設立新的拱墅區(qū),以原下城區(qū)、拱墅區(qū)的行政區(qū)域為新的拱墅區(qū)的行政區(qū)域,屬拱墅區(qū)。

后梁龍德二年(922),吳越割錢塘、鹽官兩縣地各半及富春縣之長壽、安吉二鄉(xiāng)置錢江縣,縣治設武林門內梅家橋南,境域為錢江縣。

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改錢江縣為仁和縣,境域自此隸屬于仁和縣。

南宋紹興三年(1133)遷仁和縣治于招賢坊(今百井坊巷),境域成南宋臨安城的核心地區(qū)之一。

辛亥革命后隸屬于杭縣,稱城區(qū);1927年5月劃杭縣所屬之城區(qū)、西湖、會堡、皋塘、江干六區(qū)置杭州市,境域屬杭州市城區(qū)。

1945抗戰(zhàn)勝利,市轄區(qū)劃為8個,境域屬第三區(qū)。

1949年6月建下城區(qū),境域屬下城區(qū)。

1954年8月設街道,稱武林街道。

1957年12月,竹竿巷街道并入孩兒巷街道;越二年并入武林街道。

1960年4月改稱下城人民公社武林分社;1962年5月復稱武林街道;1968年改稱武林街道革命委員會,1980年9月恢復原名;2021年3月,杭州市行政區(qū)劃優(yōu)化調整,撤銷下城區(qū)、拱墅區(qū),設立新的拱墅區(qū),以原下城區(qū)、拱墅區(qū)的行政區(qū)域為新的拱墅區(qū)的行政區(qū)域,屬拱墅區(qū)。

后梁龍德二年(922),吳越割錢塘、鹽官兩縣地各半及富春縣之長壽、安吉二鄉(xiāng)置錢江縣,縣治設武林門內梅家橋南,境域為錢江縣。

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改錢江縣為仁和縣,境域自此隸屬于仁和縣。

南宋紹興三年(1133)遷仁和縣治于招賢坊(今百井坊巷),境域成南宋臨安城的核心地區(qū)之一。

辛亥革命后隸屬于杭縣,稱城區(qū);1927年5月劃杭縣所屬之城區(qū)、西湖、會堡、皋塘、江干六區(qū)置杭州市,境域屬杭州市城區(qū)。

1945抗戰(zhàn)勝利,市轄區(qū)劃為8個,境域屬第三區(qū)。

1949年6月建下城區(qū),境域屬下城區(qū)。

1954年8月設街道,稱忠清巷街道,以境內古忠清巷得名。

1957年12月海獅溝街道并入,名仍。

1960年4月改稱下城區(qū)人民公社長慶分社。

1962年5月更稱長慶街道,辦事處駐長慶街,故名。

1968年稱長慶街道革命委員會,1980年9月復稱長慶街道至今。

1990年遷長寧街1號,1997年遷至長慶街51號(青春坊31幢)。

2021年3月,因杭州市部分行政區(qū)劃優(yōu)化調整,屬拱墅區(qū)。

境域吳越時隸屬于錢江縣,北宋改錢江縣為仁和縣,自此隸屬于仁和縣。

辛亥革命后隸屬于杭縣,稱城區(qū)。

民國十六年(1927)5月劃杭縣所屬之城區(qū)、西湖、會堡、皋塘、江干六區(qū)置杭州市,境域屬杭州市城區(qū)。

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市轄區(qū)劃為8個,境域屬第三區(qū)。

1949年6月建下城區(qū),境域屬下城區(qū)。

1954年8月設潮鳴街道。

1960年4月,東街路街道并入,改稱下城人民公社潮鳴分社。

1962年5月,復稱潮鳴街道;1968年更名潮鳴街道革命委員會;1980年復名潮鳴街道;2004年撤石橋鎮(zhèn)、艮山街道,艮山街道京杭運河以南地塊劃入,名仍;2021年3月,杭州市行政區(qū)劃優(yōu)化調整,撤銷下城區(qū)、拱墅區(qū),設立新的拱墅區(qū),以原下城區(qū)、拱墅區(qū)的行政區(qū)域為新的拱墅區(qū)的行政區(qū)域,屬拱墅區(qū)。

境域吳越至清,隸屬于仁和縣。

民國時屬杭州市第8區(qū)。

1949年5月屬拱墅區(qū),稱潮王鄉(xiāng)。

1952年建上塘區(qū),隸屬于上塘區(qū)。

1956年撤上塘區(qū),建東新鄉(xiāng),屬東新鄉(xiāng)。

1958年隸屬于筧橋區(qū),同年12月為筧橋公社東新管理區(qū)。

1960年2月劃歸江干區(qū);東新管理區(qū)之潮王生產隊劃歸拱墅公社。

翌年7月撤銷拱墅公社,分設上塘、祥符2公社,境域屬上塘公社。

1969年春隸屬于郊區(qū)。

1972年恢復西湖區(qū)建制時隸屬西湖區(qū)。

1982年12月4日,杭政(82)第269號文件轉發(fā)省人民政府浙政(82)第107號批復“同意將西湖區(qū)上塘公社的河西、朝陽、黎明三個生產隊劃歸下城區(qū)管理!1983年1月,建朝暉街道,屬下城區(qū)。

2021年3月,杭州市行政區(qū)劃優(yōu)化調整,撤銷下城區(qū)、拱墅區(qū),設立新的拱墅區(qū),以原下城區(qū)、拱墅區(qū)的行政區(qū)域為新的拱墅區(qū)的行政區(qū)域,屬拱墅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