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該社區(qū)位于長寧鎮(zhèn)政府院內(nèi),而命名!伴L寧”意思是長久安寧,形容安居樂業(yè)。 |
據(jù)史料記載,西漢修筑西平亭的同時,就修好了安寧亭,取“長治久安”之意改名“長寧亭”。據(jù)《西寧府新志》記載,西晉武帝太廉元年曾在此建長寧縣,后幾經(jīng)戰(zhàn)亂,故址全無。清乾隆元年(1736年)改設(shè)長寧驛于此。據(jù)《張氏宗譜》記載,始祖于明洪武二年從南京、安徽等地遷居此地,筑修城堡,仍叫長寧堡,后稱長寧村。 |
始建于明代,當(dāng)時有甘、馬、孟、茍姓四戶人家從湟中申中遷居于此,因村在干溝口子上,故名干溝門,后因干字不雅,將“干”字演變?yōu)椤案省弊,稱甘溝門,后稱甘溝門村。 |
據(jù)《韓氏家譜》記載,始祖明初(1368)從江南一帶遷此,住在東山根,以此得名,后稱韓家山村。 |
據(jù)《宋氏家譜》記載,始祖于清雍正年間(1723年)從湟中等地遷來,村以姓得名宋家莊,后稱宋家莊村。 |
據(jù)《王氏家譜》記載,明洪武二年(1369)始祖從南京遷此居住,繁衍成村,以姓得村名,后稱王家莊村。 |
據(jù)《嚴(yán)氏家譜》記載:“于明朝洪武二年來自南京,遷居北川谷長寧邑”,以姓命村名,后分上、下二莊,此村在嚴(yán)家莊下部,故名下嚴(yán)家莊,后稱下嚴(yán)家莊村。 |
據(jù)《陳氏家譜》記載,明洪武二年(1369),始祖于南京遷往湟中石灰溝居住,公元1636年,部分居民又從湟中遷此筑寨居住,約在260年后,寨南筑一新寨,故得名新寨,后稱新寨村。 |
明朝洪武末年,有劉、常、張姓氏從南京等地遷至山前頭溝、梨兒灣居;清光緒二十(1894)年,又從梨兒灣遷至新添堡,因新添一堡,所以取名新添堡,后稱新添堡村。 |
元末明初,有鮑氏等從江南、山西等地遷居至此,因駐在鮑家寨上面,故取名上鮑村。 |
元末明初,有鮑氏始居,由于人口增加,逐步發(fā)展成一大村莊,后為便于管理,分為兩個村,本村是地處鮑家寨西部的村民委員會,故名。 |
據(jù)傳,鮑氏等從江南、山西等地遷來筑寨居住,以姓取名鮑家寨,后戶多、莊大,分為鮑一、鮑二兩村,此村在鮑家寨之東,故名鮑家寨東村。 |
以姓得名陳家莊村。意為是建在陳家莊的村民委員會。 |
元末明初,因有戴姓8戶、汪姓3戶、韓姓1戶共12戶人家從甘肅河州遷入,戴姓占多數(shù)而得名戴家;1985年更名為戴家莊。 |
據(jù)傳,元末明初,從甘肅河州遷來人家居住此村;因村后有一條河,發(fā)源于隋煬帝妃葬地娘娘山,人們尊妃為后,因河得村名后子河;后因莊大人多,分為東西兩村,此村在路東,故名后子河?xùn)|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