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臨湘市各街道鄉(xiāng)鎮(zhèn)歷史沿革

臨湘市各街道鄉(xiāng)鎮(zhèn)歷史沿革

明洪武十年(1377年),始設長安驛,相傳東晉長安人氏避亂到此落籍,因稱長安。

清代時期,屬王禾上、下里。

民國初,分隸一、二、四區(qū)。

民國六年(1917年),粵漢鐵路通車,設車站于此,遂成集市。

民國十九年(1930年),縣治由陸城搬遷至此,重建縣城。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8月,為長安鎮(zhèn)。

1953年,改名城關鎮(zhèn)。

1960年,成立城關人民公社,轄長安、五里牌各一部分。

1961年,撤銷城關公社,恢復城關鎮(zhèn)。

1972年,又將五里牌公社的城鄉(xiāng)大隊劃歸城關鎮(zhèn)。

2007年,撤鎮(zhèn)設長安街道。

2015年12月,白云鎮(zhèn)、城南鄉(xiāng)、長安街道成建制合并設立長安街道。

2018年3月,長安街道分設為長安街道和云湖街道。

明代時期,屬方山都交古里。

清道光年間(1821年—1850年),屬楚沖上里。

清光緒年間(1875年—1908年),屬忠防區(qū)。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屬忠防鄉(xiāng),人民政府駐地忠防。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7月,屬4區(qū)。

1956年,屬桃林鄉(xiāng)管轄。

1957年,桃林鉛鋅礦設此,成立縣屬工礦鎮(zhèn)。

1958年,劃歸忠防人民公社管理。

1960年,成立桃礦公社。

1968年,合并到忠防公社。

1972年,改桃礦鎮(zhèn)。

2004年12月,撤鎮(zhèn)建立桃礦街道。

湖南省民政廳辦公室2015年11月24日印發(fā)湖南省民政廳關于同意臨湘市鄉(xiāng)鎮(zhèn)區(qū)劃調整方案的批復,同意五里牌鄉(xiāng)、橋東街道成建制合并設立五里牌街道。

2015年12月并入長安街道,2018年初,臨湘市人民政府根據城市建設發(fā)展需要,從長安街道區(qū)域內劃出南華、飛躍、王禾、石咀4個社區(qū)和三聯(lián)、大嶺、板橋3個村,設云湖街道辦事處。

明代時期,屬方山都交古里。

清道光年間(1821年—1850年),屬楚沖上里。

清光緒年間(1875年—1908年),屬忠防區(qū)。

民國十一年(1922年),屬四區(qū)。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為忠防鄉(xiāng)轄11保。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為忠防鎮(zhèn),人民政府駐忠防。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7月,屬七區(qū)。

1956年,撤區(qū)后稱忠防鄉(xiāng)。

1958年,建忠防公社。

1984年,撤社建忠防鄉(xiāng);同年,鄉(xiāng)改設忠防鎮(zhèn)。

清道光年間(1821年—1850年),屬楊林下里聶市團。

清光緒年間(1875年—1908年),屬聶市區(qū)。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為聶市鎮(zhèn)。

民國三十六年,為聶市鄉(xiāng)。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7月,屬二區(qū)。

1956年,為聶市鄉(xiāng)。

1958年,成立聶市公社。

1984年,改公社為聶市鎮(zhèn)。

2015年12月,乘風鄉(xiāng)、源潭鎮(zhèn)、聶市鎮(zhèn)成建制合并設立聶市鎮(zhèn)。

民國二十年(1931年),屬臨湘縣一區(qū)。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屬福壽鄉(xiāng)。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7月,屬六區(qū)。

1956年,廢區(qū)稱萬普鄉(xiāng)。

1958年,跟陸城合并為江南公社。

1961年,改江南鄉(xiāng)。

1984年,改江南鎮(zhèn)。

2015年12月,儒溪鎮(zhèn)、江南鎮(zhèn)成建制合并設立新的江南鎮(zhèn)。

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屬方山都西井圖。

清初時期,設桃林巡檢司。

清道光十年(1840年),屬西井上里桃林上圖。

清光緒元年(1875年),為桃林區(qū)。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為桃溪鄉(xiāng)。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為桃壽鄉(xiāng)。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7月,劃為第四區(qū)。

1956年,撤區(qū)并鄉(xiāng)建桃林鄉(xiāng)。

1957年,改為縣轄鎮(zhèn)。

1958年,成立超美公社。

1961年,劃出橫鋪,縮小為桃林公社。

1984年,撤社改桃林鄉(xiāng)。

1986年,鄉(xiāng)改桃林鎮(zhèn)。

2015年12月,橫鋪鄉(xiāng)、桃林鎮(zhèn)成建制合并設立桃林鎮(zhèn)。

明代時期,屬方山都西井圖。

清道光年間(1821年—1850年),屬西井上里。

清光緒年間(1875年—1908年),屬柳廠區(qū)。

民國11年(1922年),屬三區(qū)。

民國二十年(1931年),為五區(qū)。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為柳廠鄉(xiāng)。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屬柳林鄉(xiāng)。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7月,屬九區(qū)。

1956年,為柳廠鄉(xiāng)。

1958年,屬鋼鐵公社。

1961年,析置長塘公社。

1984年,撤社建長塘鄉(xiāng)。

1987年,鄉(xiāng)改長塘鎮(zhèn)。

明代時期,屬方山都交古圖。

清道光年間(1821年—1850年),屬交古下里。

清光緒年間(1875年—1908年),屬柳廠區(qū)。

民國二十二年(1922年),為第3區(qū)。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為方白鄉(xiāng)。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為林山鄉(xiāng)。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為柳林鄉(xiāng)。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7月,屬4區(qū)。

1950年,置白羊田鄉(xiāng)。

1951年,屬九區(qū)。

1952年,改置鎮(zhèn)。

1956年,為白羊田鄉(xiāng)。

1958年,與長塘合并成立鋼鐵公社。

1961年,與長塘分開,建立白羊田公社。

1984年,撤公社設白羊田鎮(zhèn)。

民國時期,設詹橋鄉(xiāng)公所。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7月,屬第七區(qū)。

1952年,置詹橋鎮(zhèn)。

1956年,析詹橋、壁山2個鄉(xiāng)。

1958年,由賀畈、壁山、詹橋3個鄉(xiāng)合并為詹橋公社。

1961年,縮小為詹橋公社。

1984年4月,社改鄉(xiāng);同年6月,析出6個村建壁山鄉(xiāng)。

1985年,與壁山分開建為詹橋鎮(zhèn)。

2008年,將賀畈鄉(xiāng)、壁山鄉(xiāng)與詹橋鎮(zhèn)合并設立新的詹橋鎮(zhèn)。

新的詹橋鎮(zhèn)以原賀畈鄉(xiāng)、壁山鄉(xiāng)和詹橋鎮(zhèn)的行政區(qū)域為新設詹橋鎮(zhèn)的行政區(qū)域。

民國時期,以前為荒洲,后陸續(xù)有人遷居墾荒。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設岳陽市國營黃蓋湖農場,屬湖南省十三大國有農場之一。

2000年,由國營農場改制黃蓋鎮(zhèn)。

民國八年(1919年),設羊樓司區(qū)。

民國十一年(1922年),為5區(qū)。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為羊樓司鎮(zhèn)。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為羊樓司鄉(xiāng)。

1949年至1958年,與文白鄉(xiāng)、龍源組成羊樓司公社。

1981年,集鎮(zhèn)從公社分開,建羊樓司為鄉(xiāng);同年,鄉(xiāng)鎮(zhèn)合一。

2007年8月1日,與原文白鄉(xiāng)、龍源鄉(xiāng)合并成為新的羊樓司鎮(zhèn)。

民國時期,屬灘頭鄉(xiāng)。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7月,屬三區(qū)。

1951年,屬10區(qū)。

1956年,為坦渡鄉(xiāng)。

1958年,改坦渡公社。

1961年,將定湖、中山湖分出,仍稱坦渡公社。

1984年,改公社為坦渡鄉(xiāng)。

2015年12月,定湖鎮(zhèn)、坦渡鄉(xiāng)成建制合并設立坦渡鎮(zhèn)。

說明:數(shù)據源自網絡,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