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豐城市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地名由來

豐城市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地名由來

  因美好寓意而得名。史傳豐城為春秋干將莫邪雌雄寶劍藏地,寶劍劍露光芒,故稱劍光。象征繁榮、祥和之意。 [詳細]
  由河洲沖積成洲之意。 [詳細]
  “劍邑”是豐城的別名,“劍南”意即在豐城也就是“劍邑”的南邊。 [詳細]
  因舟渡而得名。豐山溪兩岸居民往來全靠舟渡,故名孫渡。 [詳細]
  因地勢而得名。意即地勢較高的地方。 [詳細]
  據(jù)豐城志書記載,歷史上龍津洲的名稱與豐城大碼頭分不開,老大碼頭在老縣城(今劍光街道)臨贛江河畔東岸,與贛江西岸的龍津洲對峙,即“河東大碼頭,河西龍津洲”,因此而得名。 [詳細]
  意即地形似白鷺的集鎮(zhèn)。后訛化為白土。 [詳細]
  元朝中時,袁氏遷入,清初形成集鎮(zhèn),稱袁渡。 [詳細]
  1、1912年-1948年始建張巷、瓘山上點(白馬)三個鄉(xiāng)。因在芭茅巷邊搭棚居住而得名。2、張巷鎮(zhèn)原是一座芭茅小山,中間有一條南北走向巷道。元至正十一年(1351)“元季兵變”時,撫州臨川幕嶺張明立,攜妻、子遷來,在芭茅巷邊搭棚居住,故名。 [詳細]
  隋開皇元年(518)便有曾姓在此落戶定居。明朝中后期,有杜氏從豐城鶴村杜家(今劍南街道華光杜家)遷此圍園守墓種菜。另清嘉慶十五年(1810),杜藎三在此開市,并確定農(nóng)歷逢三、六、九日為集市日,以后逐漸形成集市,故名杜家圍。 [詳細]
  相傳南北朝初期(420)年,有人發(fā)現(xiàn)附近小溪沙中含金,于是遠近淘金者紛紛來此搭棚淘金,逐漸興起了商業(yè)服務(wù)行業(yè),形成為農(nóng)村集鎮(zhèn)、淘沙也因此得名。 [詳細]
  《雙乘橋朱氏族譜》記載:元延裕元年(1314)雙乘橋朱氏八世祖紀八析居弓定灣,壁家塾以授生徒。時,從游者甚眾,從遂稱其所居處為“秀才埠”。后演化成現(xiàn)名。 [詳細]
  北宋元豐年間,有夏、周二姓居住在富水河畔。富水從中而過,為方便兩岸出行,在富水河上架了2座橋,富水河上游有個村莊,叫攸洛村,故名洛湖橋。后逐漸發(fā)展為集鎮(zhèn),改名為洛市。 [詳細]
  相傳明朝初期,本市荷湖鄉(xiāng)康莊社里村甘氏鐵匠由此路過,見此地交通方便乃攜眷至此開一鐵匠店,故名鐵爐頭,后演化成鐵路頭。 [詳細]
  1998年老圩鄉(xiāng)撤鄉(xiāng)設(shè)鎮(zhèn),因麗村酒而得名,更名為麗村。 [詳細]
說明:數(shù)據(jù)源自網(wǎng)絡(luò),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