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6月由大路鄉(xiāng)人民政府申請成立街道居民委員會,2004年體制改革,撤銷大路區(qū)公所,把大路鄉(xiāng)龍門鄉(xiāng)、團壩鄉(xiāng)、六塘鄉(xiāng)、保家鄉(xiāng)合并為大路鎮(zhèn),成立大路街道紅石社區(qū)居民委員會。 2014年6月,璧山撤縣設區(qū),隸屬之。 |
2004年3月建制調整,將原來的保家鎮(zhèn)居委和保鄉(xiāng)村合并成立的“重慶市璧山區(qū)大路街道接龍社區(qū)居民委員會”。 |
2000年12月,六塘鎮(zhèn)曬谷大隊改為六合居委會。 2003年12月,六塘鎮(zhèn)整體歸劃到大路鎮(zhèn),六塘鎮(zhèn)政府統一改為六合居委會,管轄三個小組。 |
當地有塊能收三石糧的大田叫三石丘,故而得名。 2004年,由原紅坪村、前鋒村、三擔村合并而成,合并后稱為三擔村。 2018年12月,更名為三擔社區(qū)居民委員會。 |
早年,名為福里大隊,2004年更名為福里樹村,2014年璧山撤縣設區(qū),更名為重慶市璧山區(qū)大路街道福里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
建國后設四維大隊,后稱四維村。 2004年將龍溪、尖山、堰塘灣、接龍、四維5個村合并為四維村村民委員會。 2014年5月,撤縣設區(qū),隸屬之,地名沿用至今。 |
建國后設郭家大隊,大躍進時期稱向陽大隊,文化大革命結束后改為人民公社,并以大隊形式管理。 1983年,開始實行三年一屆的選舉,成立保家鄉(xiāng),同時實施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將合瓦廠村、郭家村、保駕村合并為郭家村,2014年撤縣設區(qū)后隸屬之。 |
建國后設龍泉大隊,后稱龍泉村。 2005年將龍泉村、陰陽溝、樓房村合并為龍泉村村民委員會。 2014年撤縣設區(qū),隸屬之,地名沿用至今。 |
因清朝中葉境內有三臺墳而得名。 清朝晚期和民國初期名為重慶府依里五甲三臺村。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為六塘公社5、6、7大隊。 七十年代為接龍公社25、26、27大隊。 八九十年代又為三臺村、慶豐村和排樓村。 2004年,由原來的三臺村、慶豐村和排樓村合并組成三臺村民委員會。 |
該地曾為官員辦案之所。 建國后設大堂大隊,后稱大堂村。 2004年10月,村級規(guī)模制調整,大石堡村,四腳山村,大堂村三個村合并成大堂村村民委員會。 2014年6月,璧山撤縣設區(qū),隸屬之。 |
建國后設大溝大隊,后名大溝村。 2014年撤縣設區(qū),隸屬之。 |
大竹村于1950年成立農協會,1955年,建立大竹林高級農業(yè)合作社,1962年,建立大竹大隊革命委員會。 1984年4月,公社改建鄉(xiāng)后,于2004年3月將大竹村、火石村、雙橋村合成為大竹村村民委員會。 2005年原大竹1、10隊以及火石5隊組成大竹一社;原大竹2、15隊組成新的大竹二社;原大竹3、4隊組成新的大竹四社;原大竹6、7、8、9隊組成新的大竹三社;原雙橋1、2、3隊組成新的大竹五社;原雙橋4、5、6隊組成新的大竹六社;原雙橋8、9隊組成新的大竹七社;原火石1、2隊組成新的大竹八社;原火石3、4、8隊組成新的大竹九社;原火石8、7隊組成新的的大竹十社。 |
1985年公社并鄉(xiāng),原龍門溪公社1大隊改為新房大隊,9大隊改為字藏大隊。 2004年拆鄉(xiāng)并鎮(zhèn),新房大隊與字藏大隊合并成一個村,取名新房村。 2004年6月12日,新房村村民委員會成立。 2014年6月,璧山撤縣設區(qū),隸屬之。 |
建國后設團壩大隊,后更名團壩村。 2004年,將三崇、團壩、紅巖合并為團壩村村民委員會。 |
解放初期成立農協會,1958年改為農業(yè)合作社,1967年成立陽河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陽河大隊改為陽河村村民委員會,2004年合村并組,將牛背村、寶光村、陽河村三村合并,稱為陽河村村民委員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