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云南省第四批省級森林鄉(xiāng)村[9]

云南省第四批省級森林鄉(xiāng)村[9]

  為深入貫徹落實云南省城鄉(xiāng)綠化美化三年行動部署要求,加快推進鄉(xiāng)村綠化美化,改善提升村容村貌,省林草局組織開展了第四批省級森林鄉(xiāng)村評價認定工作。按照《云南省省級森林鄉(xiāng)村評價認定辦法(修訂)》有關規(guī)定,在各建制行政村提出認定申請、縣級林草主管部門推薦、州市級林草主管部門評審公示的基礎上,經省林草局審查,并通過省林草局2023年第6次局務會議審議,評價認定第四批省級森林鄉(xiāng)村962個。
  彝語地名:魯基禿。意為白石巖對面的村子。后衍變?yōu)椤傲邲_”、“綠溪沖”。后來以“綠溪”得名。1934年屬第三區(qū)清平鄉(xiāng);1938年屬謐安鄉(xiāng);1949年屬中心區(qū)謐安鄉(xiāng);1952年屬第三區(qū)始設綠溪鄉(xiāng);1958年11月劃屬易門縣;1961年12月復歸峨山縣;1962年為各雪區(qū)綠溪公社;1963年為第五區(qū)綠溪公社;1969年為紅星公社綠溪大隊;1980年為紅星公社綠溪大隊;1981年為大龍?zhí)豆缇G溪,土庫房……。
  海味村是云南省玉溪市峨山縣塔甸鎮(zhèn)下轄的行政村,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qū)劃代碼為530426105206。
  原稱“摩白可”屬彝語地名,“摩”指高、“白”指山、“可”指里。意為:高山里的村莊。又名“木白孔”,后以村靠青龍山,當?shù)匚娜艘浴扒帻埼何∑鹞凝垺敝獾妹拔纳健笔褂弥两瘢滑F(xiàn)村委會駐地文山,是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故名。1934年屬第二區(qū)文山鄉(xiāng);1938年屬中和鄉(xiāng);1949年屬中心區(qū)中和鄉(xiāng);1952年屬第三區(qū)為文山鄉(xiāng);1958年為富沖公社文山管理區(qū);1961年為文山公社……。
  彝語地名:婀娜。意為:生長龍竹的好地方。1949年前屬碧云鄉(xiāng);1949年屬中心區(qū)碧云鄉(xiāng);1952年始設第三區(qū)婀娜鄉(xiāng);1958年為富沖公社婀娜管理區(qū);1961年為富良棚公社婀娜大隊;1962年為富良棚區(qū)婀娜公社;1963年為第三區(qū)婀娜公社;1969年為富良棚公社婀娜大隊;1983年屬婀娜鄉(xiāng)為婀娜大隊,1984年為富良棚區(qū)婀娜鄉(xiāng);1988年屬富良棚鄉(xiāng)設婀娜村公所;2000年撤村公所,建村民委員會。婀娜……。
  紅星村委會是新平縣平甸鄉(xiāng)的一個行政村,地處平甸鄉(xiāng)西面,距平甸鄉(xiāng)政府所在地20公里,到鄉(xiāng)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新平縣城20公里。東面鄰新平縣城,南面鄰磨皮村委會,西面鄰腰街,北面鄰新化鄉(xiāng)轄竜雞、龍?zhí)丁⒌缒、水壩、扒拉黑、羅施斗莫、老余寨、貨木拉共8個村民小組,F(xiàn)有農戶390戶,共1608人,其中農業(yè)人口總數(shù)為1593人,勞動力1101人。整個村委會國土面積55500畝,海拔1580米,平均氣溫……。
  1958年劃歸城關公社,1958年至1962年稱城關公社小石缸管理區(qū),1963年至1967年稱第一區(qū)小石缸公社,1968年至1983年稱前進公社小石缸大隊,1984年至1986年稱平甸區(qū)小石缸鄉(xiāng),1987年稱平甸鄉(xiāng)小石缸村公所,1999年改為小石缸村民委員會。小石缸村……。
  彌勒:紅色土壤之意。村民委員會駐地彌勒,故名。1950年至1957年稱第一區(qū)彌勒鄉(xiāng),1958年至1962年稱城關公社彌勒管理區(qū),1963年至1967年稱第一區(qū)彌勒公社,1968年至1983年稱前進公社彌勒大隊,1984年至1986年稱平甸區(qū)彌勒鄉(xiāng),1987年稱平甸鄉(xiāng)彌勒村公所,1999年改為彌勒村民委員會。彌勒村……。
  磨意為竹林,皮意為葉子。村民委員會建在竹林茂盛的地方,故名。1950年至1957年稱第一區(qū)磨皮鄉(xiāng),1958年至1962年稱城關公社磨皮管理區(qū),1963年至1967年稱第一區(qū)磨皮公社,1968年至1983年稱前進公社磨皮大隊,1984年至1986年稱平甸區(qū)磨皮鄉(xiāng),1987年稱平甸鄉(xiāng)磨皮村公所,1999年改為磨皮村民委員會。磨皮村……。
  1953年至1957年為竹箐鄉(xiāng)(當時包括向陽大隊在內),1958年至1962年為竹箐管理區(qū),1963年至1967年為竹箐公社,1968年為竹箐大隊,同年,向陽大隊從竹箐大隊分出。1984年至1986年稱竹箐鄉(xiāng),1987年稱竹箐行政村,1999年改為竹箐村民委員會。竹箐村……。
  “春元”為椿元的變寫,即紅椿樹林之意,村子附近紅椿樹較多。駐地春元,故名。1958年小春元居住的社員遷居此地,更名為春元,1953年至1957年為春元鄉(xiāng),1958年至1962年為春元管理區(qū),1963年至1967年為春元公社,1968年至1986年為春元大隊,1987年稱春元行政村,1999年改為春元村民委員會。春元村……。
  漁:石頭,科:橋,意為小石橋之意。駐地漁科下村,故名。1953年至1957年為漁科鄉(xiāng),1958年至1962年為漁科管理區(qū),1963年至1967年為漁科公社,1968年至1983年為漁科大隊,1984年至1986年稱漁科鄉(xiāng),1987年稱漁科行政村,1999年改為漁科村民委員會。漁科村……。
  1950年至1957年稱第五區(qū)丫口鄉(xiāng),1958年至1962年稱平掌公社丫口管理區(qū),1963年至1967年稱第十區(qū)丫口公社,1968年至1983年稱平掌公社丫口大隊,1984年至1986年稱平掌區(qū)丫口鄉(xiāng),1987年稱平掌鄉(xiāng)丫口村公所,1999年改為丫口村民委員會。丫口村……。
  村民委員會駐地大東瓜林,因村旁有一柏枝樹而命名。1950年至1957年稱第十區(qū)柏枝鄉(xiāng),1958年至1962年稱平掌公社柏枝管理區(qū),1963年至1967年稱第十區(qū)柏枝公社,1968年至1983年稱平掌公社柏枝大隊,1984年至1986年稱平掌區(qū)柏枝鄉(xiāng),1987年稱平掌鄉(xiāng)柏枝村公所,1999年改為柏枝村民委員會。柏枝村……。
  富庫:深箐之意。村民委員會駐地富庫,故名。1950年至1957年稱第十區(qū)富庫鄉(xiāng),1958年至1962年稱平掌公社富庫管理區(qū),1963年至1967年稱富庫公社,1968年至1983年稱平掌公社富庫大隊,1984年至1986年稱平掌區(qū)富庫鄉(xiāng),1987年成立富庫村公所,1999年改為富庫村民委員會。富庫村……。
  梭山原名松山。方言梭山,即坍山之意。村民委員會駐地梭山,故名。1950年至1957年稱第十區(qū)梭山鄉(xiāng),1958年至1962年稱平掌公社梭山管理區(qū),1963年至1967年稱第十區(qū)梭山公社,1968年至1983年稱平掌公社梭山大隊,1984年至1986年稱平掌區(qū)梭山鄉(xiāng),1987年稱平掌鄉(xiāng)梭山村公所,1999年改為梭山村民委員會。梭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