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沙頭街道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沙頭街道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因是在沙頭村分設出的社區(qū),故名。[詳細]
因服務管理駿興社區(qū),故名。[詳細]
相傳南宋建村,因該村建于沙灘上,后背山崗上樹木將相輝映掩映于白沙灘上,初名“碧沙”。碧沙有五坊,最大為沙頭坊,后來人們把碧沙叫作沙頭。[詳細]
南宋淳熙七年(1191年)開村。初時人們分居在村北的幾面低丘緩坡上,村內種有成片的烏欖樹,取名欖山村。[詳細]
因村前有魚塘,后山有羅山(崗),初稱羅塘。后村分南北兩約,南約分村后地大人多,稱大羅塘。[詳細]
明朝開村時,因村前有魚塘,后山有羅山(崗),初名羅塘。后羅塘村分南北兩約。地小人少的北約稱“細羅塘”或“小羅塘”。1959年改稱小羅。[詳細]
明永樂年間(1403~1435年),鄧平甫從順德水藤遷來,后人便以他的名字“平甫”作村名。該村原分南、北兩約,此地為南約。后改稱大、小平甫兩村,因“甫”與“步”同音,故又名小平步、大平步。后來簡稱為小平、大平。該村面積較大,為大平村。[詳細]
明代,鄧平甫從順德水藤遷來,后人便以他的名字“平甫”作村名。該村原分南、北兩約,此地為北約。后改稱大、小平甫兩村,因粵語中“甫”與“步”同音,故又名小平步、大平步。后來簡稱為小平、大平。該村面積較小,為小平村。[詳細]
初稱寧仁村。后因自然環(huán)境較差,許多青壯年出外謀生,村中父老為勉勵青年人扎根家鄉(xiāng),以“釘根”作為村名,后覺文字不雅,且當地缺水,深信有水便有財,遂把“釘”改為“汀”,故名。[詳細]
因村后有座橫向的山崗,當地人取村名為橫崗。后因村民的封建迷信思想,認為“水能生財”,便改“崗”為“江”,祈愿因此財源茂盛,故名橫江。[詳細]
因由轄內南山、雙坑、玉棠3個自然村組成,故取其首字命名為南雙玉村。[詳細]
說明:數據源自網絡,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