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確山縣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地名由來

確山縣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地名由來

  該山形似一條龍,頭尾俱備,曲折蜿蜒,圍繞著縣城,得名為蟠龍山,后同音演化為盤龍山。 [詳細]
  河流距離縣城三華里,故名三里河。 [詳細]
  西漢高帝四年(前203)在此置朗陵縣,故名。 [詳細]
  村東溝畔盛產(chǎn)竹子,故名竹溝。 [詳細]
  明代,任姓在此居住并開設店鋪,南北往來的商人路過此地都要歇息,稱為任家店。后因規(guī)模擴大,清初稱任家鎮(zhèn),后演變?yōu)槿蔚辍?[詳細]
  原名劉莊,李自成起義軍路過此地的劉氏祖墳墓地時,遇見劉更在此為父母守孝三年。闖王萬分感動、極為敬佩,便對部下將士下令,對劉更故鄉(xiāng)劉莊不得損壞一草一木,一民不殺,不得占居民房、搶東西、踏壞田苗,致使劉莊免遭災難。事后,劉莊人為了感謝孝子劉更使劉莊免受大難,把劉莊的“劉”字改為保留的“留”,改名為留莊。 [詳細]
  據(jù)《確山縣志》記載,盛唐時期,有六大家族在此開店,被稱為“六家店”,久之以諧音演化為劉店。 [詳細]
  明代,一戶外姓人因戰(zhàn)亂逃避至此,在此定居并建村,村莊地勢較高,遠看形似瓦狀,取名為瓦崗。 [詳細]
  村東西各有一條河,故名雙河。 [詳細]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從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底下遷來移民,形成村落,因位于溱頭河以北,居民過河以石磙墊路,后演化為石滾河。 [詳細]
  原此地設有過路店,元末因戰(zhàn)亂被毀,后又重新修建,稱新安店。 [詳細]
  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李姓人家在此開設過路店,后來逐漸發(fā)展成一個新的集市,取名李新店。 [詳細]
  據(jù)寺碑記載,該地東北角寺院始建于漢朝,取“普惠眾生”之意,得名普惠寺,村莊建于寺旁,村莊得名為普會寺。太平天國時期改名太平鎮(zhèn)。清末復名普會寺。 [詳細]
  隋開皇十六年(596)安昌縣更名朗山縣,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因避太祖趙匡胤諱改現(xiàn)名,因確山(浮石山、浮邱山)得名。 [詳細]
說明:數(shù)據(jù)源自網(wǎng)絡,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