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梨林鎮(zhèn)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3]

梨林鎮(zhèn)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3]

民間有兩種說法。一是,蔣姓人家明初從山西省洪洞縣東遷時路過此地,見這里依嶺傍河,坡上土地廣闊,河內水清魚躍,岸上楊柳成行,適宜生存,便留下建村。當時因村中族人均姓蔣,便取名蔣村。后人口增多,以溝為界,分為兩個村,因位于西,故名西蔣。二是,蔣村古時屬于戰(zhàn)略要地,地處平原與丘陵的連接處,蟒河到此河面變寬,上下游數(shù)十公里內只有此地有一座五孔橋而成南北要道的咽喉之地,為“兵車沖為之區(qū)也!惫识y(tǒng)治者在此設立兩個“將場”,平時操練兵馬,戰(zhàn)時把守河朔。后來,“將場”廢棄,形成兩個村落,因“將”、“蔣”同音,兩村即以方位命名。
因村民趙姓居多,故名趙莊。1982年因重名更名趙家莊。
傳明代洪武年間,張姓始祖自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后,以美好愿望取名永泰村,寓意村民生活從此永遠平安、安定。后簡為今名。
古名白莊,原村址在村西河邊,后因蟒河發(fā)大水水沖毀遷此。村民希望建新村后從此祥瑞,故取名瑞村。1962年村一分為二,因位于南,故名。
地處平原,古名白莊,在村西蟒河邊,因被河水沖毀遷現(xiàn)址,村民希望建新村后從此祥瑞,故取名瑞村。1962年村一分為二,因位于北,故名。
古名大恩莊,清朝范姓遷此更名范家莊,后簡為今名。
商湯王與其妻黛眉奶奶發(fā)生沖突,黛眉奶奶負氣出走,前去修仙。其子五龍在后追趕,路過此地曾大叫三聲,初名大叫,后因諧音改為今名,原隸屬邵原鎮(zhèn)轄村,因黃河小浪底水庫建設,于1997年搬遷至梨林鎮(zhèn),改名為大交新村。
關陽,亦稱上關陽,曾名九學莊。這兩個名稱的來歷,各有其說。其一,是因自古為黃河重要關口,且處于黃河北岸,根據“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的說法,故而得名關陽。其二,九學莊,據清乾隆時,有一個姓舒的大將軍把守此關口,在此地創(chuàng)辦了9個學堂,因而從此至清末一度曾更名為九學莊。1997年因黃河小浪底水庫修建搬遷,更名為關陽新村。
因原村址位于大峪河東岸的山坡嶺上,故名東坡。1998年因國家黃河小浪底水利工程建設,移民至梨林鎮(zhèn),更名為東坡新村。
五里溝原村據黃河岸邊5華里,原本叫小神廟,文革期間破舊立新改名為五里溝。2000年因小浪底水庫修建,整村移民到梨林鎮(zhèn),更名為五里溝新村。
薛莊新村原屬下冶鎮(zhèn)逢薛村。2000年因小浪底水利工程建設,系淹沒區(qū),故搬遷至梨林鎮(zhèn),并從逢薛村中分離出來,改名薛莊新村。
原村因東臨逢石河,村民多薛姓,故得名薛莊。1982年因重名,更名為逢薛生產大隊。
原為大峪鎮(zhèn)上寨村委會所轄的熬坪自然村,因原村莊建在形似當?shù)乩羽x的熬上,故取名熬坪。2000年,因小浪底水庫建設,搬遷至梨林鎮(zhèn)獨立建村,改名熬坪新村。
說明:數(shù)據源自網絡,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