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村據(jù)《尚代家譜》載,尚代家族于大明年間從南京遷居此地,故得名為尚家村。 |
據(jù)老人們說,1887年間青海地區(qū)的部分費氏家族到這里居住生活,由此得名。 |
蔣氏家族和馮氏家族遷移至此(民間說法是從南京朱氏巷遷移過來),因蔣氏居多,故得此名。 |
里外臺村由南北的里臺子和外臺子兩個自然村組成,由此得名。 |
明朝初期(公元1368年)建村,因百姓在躲避戰(zhàn)亂時修建城堡,故得名毛荷堡村。 |
據(jù)查,在1932年間,建莊為新儀堡,解放后,1952年因村莊居住的師姓人氏居多,由此命名為師家村。 |
本村最初孫氏居住,故名孫家村。 |
據(jù)查,在初建村落(1644年)時,因村中有一魏姓人氏在宮中當駙馬(系朱氏旁支),故將村落名字命名為魏家崖,一直沿用至1958年。后因本村落由魏家堡子和莫家堡子東西二堡子組成,而魏家堡修建在前,故命名為魏家堡村。 |
據(jù)查,清乾隆年間張姓農(nóng)戶從互助縣沙塘川總寨雷家堡遷移過來,鄂家昝家為本地駐民,遷移過來的農(nóng)民當時居住在現(xiàn)在的二社,因為是新遷過來的農(nóng)戶,本村叫新莊溝村,故名。 |
據(jù)70歲的代偉老人介紹,鹽昌,以前叫鹽場。在鹽昌村以東的趕羊溝里,存貯著大量的食鹽,在以前,當?shù)厝藗儗②s羊溝的鹽水擔到家,再經(jīng)過蒸發(fā)來提取食鹽,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