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崇義鎮(zhèn)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崇義鎮(zhèn)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春秋時,為保衛(wèi)野王邑,在此建堡,名野王堡。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在此置縣,野王堡易名忠義城,次年廢縣置鎮(zhèn),后改名崇義村,簡稱崇義。
明洪武二年(1369)山西洪洞縣義門村移民韓、吳二姓在此按“品”字形建成三個村,取名韓吳,因在北,故稱后韓吳。
明洪武二年(1369)山西洪洞縣義門村移民韓、吳二姓在此建品字形三個村,因在東,故稱東韓吳。
明洪武二年(1369)山西洪洞縣義門村移民韓、吳二姓在此建品字形三個村,因在西,故稱西韓吳。
據(jù)連氏墳碑載: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南范村連胡同連氏三兄弟遷此建村,故名連莊。
明洪武年間,一部分范姓村民來此建村,因位于縣境最南端,故名南范村。
西漢時劉秀部將鄧禹行軍途中,留下傷殘人員在此養(yǎng)傷,后落戶成村,為感念鄧禹,取名鄧村。后分成兩個村,在北,故稱后鄧村。
西漢時,劉秀部將鄧禹行軍途中留下傷殘人員在此養(yǎng)傷,后落戶成村,為感念鄧禹,取名鄧村。因村在南,故名前鄧。
明洪武年間,山西洪洞縣移民遷此建村,見北有文昌閣和玄帝觀,故取名閣觀村,沿用中諧音為葛萬村。后派生出三個村,在南,故稱南葛萬。
《沁陽市地名志》載:“明漢武年間,山西洪洞移民遷來后,見(南葛萬)村北有文昌閣和玄帝觀廟,故取名閣觀村。后諧音演化葛萬,后又分設(shè)為三個村“,位于東部,故名東葛萬。
因系南葛萬的派生村,因位于東葛萬和西葛萬之間,故名中葛萬。
山西洪洞移民遷來后,見村北有文昌閣和玄帝觀廟,取名閣觀村,后演化為葛萬,后派生三個村,此村在西邊,故名。
明末時,濟源巡莊幾戶苗姓人家在此落戶建村,取名苗莊。
據(jù)村觀音堂碑記載,清朝時東葛萬一戶寧姓人家遷此建村,取名寧家莊,沿用中簡稱寧莊。
清朝時,原只有張姓一戶,名小莊。后因一難民流落至此,被張姓收留,故改名張留。
說明:數(shù)據(jù)源自網(wǎng)絡(luò),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