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高山摩崖石刻位于涇縣琴溪鎮(zhèn)。
琴高山又名獅子山,位于琴溪鎮(zhèn)琴溪村境內(nèi),北東走向,琴溪河自東向西環(huán)繞山體流淌。相傳漢處士琴高曾在此山煉丹,后得道成仙,“控鯉升天”,山因此而得名。唐宋以來名流學者游蹤不絕,并留下眾多詩篇或題刻。摩崖石刻位于琴高山西北部的懸崖峭壁上,共有自唐至清的歷代石刻25方,其中字跡清晰可辨者尚有13方。
琴高山巍然屹立在琴溪之濱,又名琴高峰,舊時亦稱琴高臺。相傳漢處士琴高公煉丹于此山,得遵成仙,而后在此“控鯉升天”.此山此水也就因是而得名。
清代趙青藜作《琴高曲》云:“涇川城北琴溪峰,下有一洞開玲瓏,道是琴高--處,丹成御鯉培天風”。其山獨峰突兀,高壁嶙峋,姿如雄獅,故本地人亦稱獅子山。山上有隱雨巖、煉丹洞等古跡。煉丹洞中還有丹灶、石桌、石凳等奇石,都說成是神仙琴高煉丹的遺物,在煉丹洞外左側(cè)有巖石卓秀屹兀,昂昂若雞立,被稱為“金雞石”。傳說昔時石上嘗有金雞棲息,每當聽到琴鼓之聲,就引頸振翅,高聲啼鳴。明嘉靖間,曾任戶部員外郎的涇縣進士王廷干曾詠《琴溪金雞石》詩云:“琴川開玉洞,怪石擬金雞……”。據(jù)舊縣志記載,在琴高山的懸崖峭壁間,有歷代摩巖石刻多達二、三十處,為全縣之冠.有唐代開元年間邢巨、武平一、杜偉等絕句或長詩題刻;宋時有蔣穎叔、郭祥正、晁端本、劉誼、趙經(jīng)臣等題刻;南宋時有林淳題寫的“琴高臺”三字篆書,刻于面溪峭壁最陡處;清康熙時有陳孝題書的“仙峰”二字刻于石上,字大盈丈。這些摩巖石刻,大都出于書法大家之手,秀麗蒼勁,各擅所長?陶咭捕酁樗嚱掣呤,頗得刀法,筆筆神傳,雖經(jīng)數(shù)百年風摧雨蝕,至今仍未磨滅,“仙峰”二字,更是清晰如初,神韻不減。這些摩巖石刻的存在,當是珍貴的歷史文物了。昔時,琴高山麓還有“琴高廟”、“森翠樓”,“翠海山莊”、“接官亭”等古建筑,皆先后毀于明、清與民國時期,現(xiàn)在只有遺址可尋了。
“千古佳名喚行客”,以琴高山為中心的琴溪風光,既有青山綠水之美,又有幽洞怪石之勝,自古就是名聞遐邇的風景名勝。唐時起便已游人如織。名流學者更是游蹤不絕!霸娤伞崩畎自凇毒湃盏琼懮健分性疲骸俺圊幱壳俑撸攲яT夷。靈仙如仿佛.莫酬遙相知!庇衷凇冻甏奘逡娬小分性疲骸盃栍续B跡書,相招琴溪飲.手跡尺素中,如天落云錦!彼未暮罋W陽修曾賦詩“琴高一去不復見,神仙雖有亦何為”。清袁枚更是專門作詩《琴溪相傳是琴高騎鯉處》:“琴溪山,若待人,終朝鵝立向水濱。琴溪水,清可弄,霧出中橋十一洞。洞中丹書不可識,亂引寒煙搖石壁,溪草溪花秋復春,仙人一擊無消息.我笑琴高子,畢竟非仙才。但騎鯉魚去,不騎鯉魚來!睔v代文人詠游的眾多詩賦,給琴高山留下了千古佳話。
保護范圍:東至山腳下村級水泥道路(16米),南、西側(cè)山腳下向外延伸各20米,北至琴溪渠(10—16米)。
建設(shè)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至琴溪河漫灘(約50米),南、西側(cè)同保護范圍,北100米。
琴溪鎮(zhèn):琴溪鎮(zhèn)位于涇縣城東北10公里處,總面積93.12平方公里,其中山場面積5.7萬畝,耕地面積18660畝,轄8個村委會,192個村民組,一個居委會,三個居民小組,5936戶,19955人。 322省道穿鎮(zhèn)過境,交通十分便利。境內(nèi)高山秀拔、綠水長流、幅員廣闊、資源豐富。主要盛產(chǎn)煤炭、黃沙、耐火土、石灰石、焦寶石、大理石、鐵礦石、竹、木等。近年來我鎮(zhèn)立足…… 琴溪鎮(zhèn)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